雖然對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和海水的物質成分進行了全麵測試,提供和揭示了大量的地球化學信息和事件,但環視軟泥水化學提供的信息中有機組分的測試資料相當貧乏,這是因為除現在把握的這些資料外,已無水樣可供各類有機組分的測定,這是第一個原因。又鑒於大洋底部廣泛分布著多金屬結核礦產資源,當今世界各國為爭奪這類資源權益不惜投入巨資進行勘查,其成礦作用的研究是一個熱門課題。對我國而言,查明遼闊的環西太平洋的內海海城是否存在成礦作用和條件,;顯然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隻能揚棄各類有機組分的測試,將軟泥水和不同深度海水的成分測試重點放在金屬組分上,並試圖將南海北部海域的資料與我們在七五期間完成的太平洋中部洋底多金屬結核成礦作用的研究成果和資料進行對比,以利於深化對此問題認識。因此,本節討論的重點也就囿於多金屬結核成礦作用方麵的議題。
(一)軟泥水中等金屬濃度的分布
1.成礦金厲組分濃度分布態勢
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中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100~600,變動幅度較大,由內陸架朝陸坡方向呈遞增變化,但遞增速率漸趨變慢,高值區分布範圍較廣。
(1)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50~200,變動幅度也較大,其分布與金屬組分分布態勢相似,其高值區的分布範圍更廣。
(2)以金屬組分濃度的變動範圍為10~30/4,變動幅度較小、沁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5~15/4,變動幅度最小金屬組分濃度與金屬組分濃度分布態勢相似金屬組分濃度分布穩定,均為30/4。
軟泥水中除金屬組分外,其它4個成礦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與軟泥水濃度場強度變化一致,也即是說,兩者成正相關,且對應性顯著。
2.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成礦金屬組分與其上覆海水的同名金屬-組分濃度相比存在如下幾個特點:
(1)據28個海水樣測試資料統計,海水中金屬組分濃度分布異常穩定,不同海區和深度的海水秘金屬組分濃度均為5時8左右,顯然,其濃度很低。軟泥水的從金屬組分濃度比海水的要髙出19~119倍,軟泥水具有高濃度金屬的特點。
(2)表層海水中的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5~61/4。顯然,底層比表層的金屬組分濃度要高,而軟泥水比底層海水的金屬組分濃度顯著增高。
(3)表層海水中的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6~39/4,平均值為18底層海水中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4,平均值為14時。軟泥水中金屬組分濃度則比上覆海水中的要低。
(4)表層海水中的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4~36時作2,平均值為1叫底層海水中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4~43叫,平均值為13時。軟泥水中金屬組分濃度比上覆海水中的要低。
(5)海水中的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2~9,比軟泥水中的要低。以上對比表明,軟泥水相對底層海水而言,金屬組分濃度的特點。
3.軟泥水與太平洋中部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
對比將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關,成礦金屬組分濃度場圖與太平洋中部軟泥水同名金屬組分濃度場圖。
(1)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比太平洋中部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要高。前者的最低濃度比後者的最高濃度高出1.3倍多,而以兩者最高濃度相比,則要高出13倍。由此可見,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是富錳的。
(2)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比太平洋中部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要低。前者金屬組分濃度變動範圍為50~200時,而後者變動範圍為20~300/4,以兩者最高濃度相比,後者比前者高出100時。這與是相反的,表明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是貧鐵的。
(3)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與太平洋中部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相對持平。
(4)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場強度比太平洋中部軟泥水恥金屬組濃度場強度要低。前者濃度變動範圍為5~15時,而後者為1~26,變動範圍較大,表明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是貧化的。
(5)南海北部海域軟泥水。金屬組分濃度比太平洋巾部軟泥水的要高,前者為30/4,後者為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