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突然成名這件事,我之前也說過,哪怕明天身敗名裂我也無所謂,我對名利無感,沒有太大的要求。2014年我主要精力還是在電影上,不會趁著這本書的熱度再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2》。對我來說,成名對我生活上的改變並不大,最多是出差時住的便捷酒店變成五星級酒店而已。
問:你有想過自己走紅的原因嗎?
張嘉佳:我覺得可能跟80後掌握話語權有關係,也有很多書銷量過百萬,但因為讀者是二線城市的學生所以影響力沒那麼大。但我的書主要讀者是大學生和白領,他們掌握了這個時代的話語權了,所以讓這本書的反響迅速大麵積擴大。
問:其實像追星一樣追一個作家,這種現象在這兩年並不多見。
張嘉佳:可能是因為我寫的文字有我自己的世界觀,雖然難免被人稱之為“心靈雞湯”,我對此完全不介意。事實上,這本書裏大部分東西在網絡上都可以免費看,但讀者願意再花錢買書,那說明這本書對他們而言有收藏價值。
2.對各種負麵新聞有抵抗力,因為根本無所謂
問:正常而言,一部作品出來之後,大家爭議的焦點是書的內容,但你不同,現在大家像挖掘明星隱私一樣曝光了你的私人生活,包括你前妻的各種八卦,你受得了嗎?
張嘉佳:我完全不會回應任何負麵的新聞,我的精力給那些真正在乎我的人時間都還不夠呢。很多評價你很難去回應,比如今天有人說你是“小說界的周星馳”,第二天又有人說你是“男版的安妮寶貝”,請問周星馳和安妮寶貝有交集嗎?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裏的故事的確有我的影子,所以很多人看過文字就覺得我就是這本書裏的人,所以才會讓大家對我感興趣。
問:剛才提到“小說界的周星馳”這一說法,大概是因為讀者覺得你和周星馳一樣,都關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你覺得你想要通過這些平凡人的故事表達什麼?
張嘉佳: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所有當時曾經覺得自己無法挺下來的往事,如今看來都可以微笑麵對了。當你能做到調侃,那些歲月裏的缺憾與傷痕,雖然很難磨滅,不是徹底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再抗拒與抵觸,而是消化在人生長河中。糟糕的和美好的,融在一起才是你。我無比喜歡周星馳的《喜劇之王》,那是正麵一個過往的自己,不躲藏不冷淡不粉飾,如滿懷憐憫的擁抱。這也是我想要表達的。
問:由此可見你對各種負麵新聞的抵抗力很強大?
張嘉佳:我真的無所謂,我電影拍不下去就去開飯館,再了不起回來開專欄唄。我的經濟收入不靠寫字,所以我可以很任性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寫自己真的想說的東西,所以讓讀者覺得我非常真誠。我徹底沒有考慮任何商業定位,客觀講,《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的內容是無序混亂的,有關愛情、親情什麼都有。
問:你寫這本書的原始動力是什麼?你認為它如此引發共鳴的原因在哪裏?
張嘉佳:當然,原始動力還是在三十二歲生日那天,這是我離婚後第一個獨自的生日。但離婚的消息尚未公開,所以隻是簡單聊了聊如今的世界觀。讀者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發出了疑問,說張嘉佳你寫的東西一貫沒有希望,怎麼突然有了暖意。我想了想,就是所有睡前故事不經意透出的意念,也是我自己的意念,從絕望裏看出希望來。包括被最多人共鳴的《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你會不會說話》。絕望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除了創造一些絕望題材的文藝作品。人會絕望,也許是麵臨最大的困境,也許僅僅情緒來臨。找到自己起身的力量,找到繼續前行的理由,這被我們稱之為希望。我們都需要希望,而無論任何狀況,希望確實存在。這就是共鳴的來源。
3.王家衛要執導《擺渡人》,梁朝偉有望主演
問:現在,張嘉佳的名字前麵會加上“微博上最會講故事的人”這樣的定語,你對這樣的定位是怎麼看的?
張嘉佳:劇本和小說是兩個領域的技巧,恰好我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講起故事來和別的作家有不同,節奏更快,更注重人物設定,更強調嚴格的三段式敘述,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回饋吧。這是技巧層麵的,其實我私下覺得,可能更多是因為我在堅持一個講述的概念:我說的一定我是自己真的這麼認為的。
問:你的人生經曆非常豐富,從作家到編劇,到電視人,到酒吧店主,你覺得哪一個是你最喜歡的身份?寫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張嘉佳:我沒有最喜歡的身份,我最喜歡自由。寫作對我來說,一直是件私人的事情,不因為他人喜歡而改變,也不因為他人厭惡而退卻。在自己擁有的技術上,寫自己真的這麼認為的故事。寫作,意味著我與這個世界正在對話。
問:你覺得自己是怎樣做到將無節操無下限與文藝範和小清新混搭的?
張嘉佳:我覺得人的文字與其自身的閱曆是長在一塊兒的,我就是這樣的人!這不是技術層麵的問題,你自己隻能處理文字表麵上的問題,但無法處理文字風格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你肯定做不到無節操無下限的,但如果你是純無節操無下限,你又做不到文藝範與小清新。我在你們《晶報》寫了很久的專欄,讀者都知道,我一直就是這個調調。事實上,微博隻是獲取信息的平台,我是硬生生地把它做成了閱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