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心田種爻,或躍在淵(1 / 2)

論道畢,莊魂從王江身上衝出,飄然而去。

九魂王江再次主宰這具肉宇之軀,望著飄蕩在空中的莊少邦越來越小的魂影,昂天長歎;歎的是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都逃不過最終“道定”的命運,應乾卦爻四。

此時此刻的王江,心境一揮萬裏,意見遠在時空彼岸的人間;每時每刻都有呱呱墜地的嬰兒啼哭之聲,不停的宣誓著一個個生命的到來;十六年後,恰同學少年;三十二年後,君子終日乾乾;四十八年後,已有一半的生命僅剩骸骨默默的證明著曾經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六十年後,無論這個人的生命是否已經消逝,或魂或人,皆站立在魂生或人生的巔峰,王江看到一排排高高供奉著的靈位和一排排高高坐在交椅之上的“人物”,心中之《易》再一次回歸,在王江的意境之中一一展現出來,化作道道心念,種在心田之上:

爻四,或躍在淵,無咎。

乾卦的這一爻,想告訴我們什麼呢?那就是人人必死!

“嗟!這還用你說,地球人都明白的事啦。”當聽到如此解釋時,你是不是有這樣的反應呢?隻知道,人人必死,但你是否知道,在《易》的思想裏,人人究竟是指人還是指物,還是人物皆指呢?

人物人物,其實,人即是物,物即是人!文字不必分先後,如果你願意,你完全可以把人物叫成物人,叫的人多了,保證人人都知道你說物人是指什麼。

在《易》的思想裏,物物皆人,人人皆物!

要知道,文字是不能夠準確表“意”的,爻四了了的一句話,不過是《易》想借助這一句話告訴你《易》心中的“意”罷了!

所以,這一爻,表麵上告訴你人人必死,本質上是想告訴你,物物必死!

聽清楚了沒有嘍?明白了沒有嘍?

好吧,接下來,讓我們直譯爻四,看看爻四用了一個怎樣的“像”去表達它的“意”。

“爻四,或躍在淵,無咎”,整句話的意思是,有些大人君子跳進深潭自殺,並不是他們本身的過失。或,即人。咎,即錯誤;無咎即沒有錯誤。

“那麼,沒錯誤還要去死,可真是搞不懂耶!”要是你發出這樣的讚歎,那麼,好了,咱們的師徒緣份就此結束!因為,你的大腦容積有多大,我已經知道了。哈哈,趕人走,這不過是想激怒一下真的看不懂這句話的人罷了。你看不懂,有錯嗎?根本沒錯。“沒錯你還要趕我走?!”這不,你現在“沒錯,照樣被趕”的親身經曆,不正好說明,確確實實有“無錯而亡”的可能性嗎?

“NO,NO,NO!亡必有錯!無錯絕對不會亡!”如果有一個中外合資的“人造產品”,直著性子如此說,也不無可能嘍,哈哈。

其實,本段上麵的兩段文字,不過是想讓你親曆兩個完全不同人對同一“像”的理解而已。這兩個人的理解都是對的,隻是在因果的配對上出了問題,在限定上出了問題,在必然與偶然性的理解上出了問題,還有一個在生死的理解上出了問題!

爻四,想告訴你的是一個“物”在時空中經曆一定的變數後必然會遇到“劫”,而且是“死劫”,即發生“質的變化”的那一種劫。在這裏“質的變化”其實還是一個不大恰當的比喻。為什麼呢?一刀殺死一頭牛,牛死了,僅僅是因為牛的身體某部份的時空位置發生了變化,而其質即牛肉牛心牛血牛皮等等,根本沒有發生質的變化。至於發生腐化發臭等等所謂的質變,那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呢。

王江寫到此,心路戛然而止,文路上自應“爻四,或躍在淵”。

因為思慮無食至使這長在頭上的最大肉宇失養缺血,難以維繼!

而在王江心中已經浮現的這一粒粒爻四《易》釋文字則化成種子,播灑在王江的心田之中。

經年日久,王江昂天長望,企盼一場甘霖的降臨,好讓這些種子一一生根發芽。待到枝繁葉茂時,你聽,蟲鳴、鳥語、花香!王江期盼著美好的未來,光明的前景,王江覺得爻四是黎明前的黑暗,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