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2 / 3)

虹口地麵上聚居著的數萬日本僑民,是打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慢慢湧入的,經多年的苦心經營,工農商學兵全麵發展,甚至還成立了一個“上海日本居留民團”,儼然一座國中之國。尤其是這條不滿三百米的“東洋街”,更可看作是日界的心髒。

一眼望去,東洋街兩旁全是典型的和式二層半小洋房,來來往往的行人也以身著和服的男女居多,令人恍然覺得仿佛置身東瀛。虹口地麵上浪人太多,而且與天下所有的惡棍一樣,總喜歡欺負老實人,所以一般中國人都不敢安居在此,而國中之國的“東洋街”上,就更看不到一個中國人了——街的兩端都有木門,如果有身穿中式服裝的中國人出現,肯定將受到日本頑童拋磚丟瓦的欺辱——還好,今天鄭青陽和陳寶火都穿著西服,看上去有點像狐假虎威的高麗浪人,所以一路上沒遭到任何麻煩。

走不多遠,正好遇上一隊日本小學生放學,人數大概有一二十人,但隊列的前後竟動用了四名海軍陸戰隊士兵護送,肩上扛著槍,邁著整齊的步伐行進。早就聽說日界的學生上下學全部動用軍隊護送,看來確非虛傳。

根據木村金井名片上的地址,一路找去,發現那裏其實是一家和式旅館,隻是在門前的牆上掛了一塊“東華貿易社”的銅牌。鄭青陽想,虧這兩個家夥想得出來,竟然把公司設在旅館裏。

“歡迎,歡迎!”旅館裏麵的木村金井聽到外麵汽車聲響,已經迎了出來。

“木村先生,你們的生意就在這裏做?”陳寶火忍不住問道。

“平時在這裏接待客人方便一點,離工場也比較近。”木村答道。

“還有工場?”鄭青陽問。

“這樣吧,先帶你們去工場看看。”看客人有點不相信,木村一指街道的盡頭。

放眼望去,那是一片巨大的空地,雖與繁華的東洋街近在咫尺,但卻荒涼得異乎尋常,隻有知情人才知道,這塊地皮以前是附近的洋涇港船民和四周居民拋棄童屍的地方,所以一直沒人願意在那裏建造房屋。現在,有一家日人的海運公司在此興建了一座倉庫,這才稍微有了點人氣。木村的工場,就建在倉庫的一角。

走進大門,這才發現所謂的“工場”還真不是嘴上隨便喊喊的,隻見裏麵房間眾多,屋頂上、牆壁上、地麵上排滿了各種粗細的鐵管,幾處蒸汽管道的泵閥處還在嘶嘶地冒著熱氣。再往裏走,耳朵裏開始充塞“嗡嗡”的馬達轟鳴聲,空氣裏彌漫著一股酸酸的、甜甜的,同時混合著香和臭的怪味——鄭青陽馬上反應過來,這種味道肯定與鴉片膏有關。

好幾個工人正專心地各自忙碌著,每個人的臉上都戴著厚厚的大口罩。

“二位先生隨便看。”木村客氣地說。

陳寶火看來看去也沒看出什麼名堂來,鄭青陽幾個房間一轉,倒是稍微看出點門道來了,大致說來,工場內共三個房間,第一個房間內,工人先將生土放進大鐵鍋內加熱,邊熬邊加水加油並不停攪拌,待鍋內的煙膏變成稀薄的糊狀後,又仔細加入一種白色的粉末;第兩個房間大門緊閉,開門進去,隻覺得空氣溫度極高,木村金井解釋說,隔壁還有一間小鍋爐房,專門向這裏供應蒸汽,用來過濾、烘幹那些半流質的煙膏,等水分全部蒸發掉以後,就得到了一種咖啡色的粉末,木村介紹說,這叫嗎啡精;第三個房間裏人最多,用嗎啡精與一種麵粉一樣的東西加水混合,然後加入一點點紅色的藥料,一古腦兒放進平板式模具裏壓製成一粒粒黃豆般大小的粉紅色藥丸,經最後烘幹,就成了傳說中的“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