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狄更斯、薩克雷和勃朗特三姐妹(3 / 3)

蕭伯納把自己獻給了思想,所以在情感上他隻是一個孤兒。表麵上看來,他明明是睜著勾人心魄的凝眸,他是那麼主動、那麼深邃、那麼大膽,卻偏偏又是在怯懦地退卻、逃離。知道他的風流史,但是卻知道的不多,也僅僅略知一二的人,經常懷疑他是不是沒有人性……對此,蕭伯納後來說:“我,實際上,天生就會勾引女人。”

蕭伯納甚至與他母親的朋友傑妮·帕特森有了甜蜜的關係。曾經傑妮·帕特森經常來找蕭母聊天,蕭夫人也經常去拜訪她,她也定期回訪。她們倆是好朋友,談的也很投機。有時,母親就讓蕭伯納將帕特森夫人送上回家的公共汽車。蕭伯納給傑妮·帕特森一個綽號叫“饒舌婆”。有一天,蕭伯納回到自己的家裏,發現帕特森夫人還在,於是“同她一起消磨了整整一晚”——他也在日記裏第一次記載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久而久之,他們眉來眼去,暗送秋波,後來就有了羅曼史。蕭伯納後來還稱,完全是由於他的穿著的改變。他說,以前他穿著襤褸,沒有哪一個女人能容忍、接受他,後來他穿著豪華、尊貴的時候,就有許多女人靠近他,依戀他,甚至有一位夫人立即請他吃茶,一把摟住他,一邊說她傾慕他。

當蕭伯納穿一套羊毛服來到帕特森夫人麵前時,帕特森夫人一邊揶揄他,一邊激情地半推半就地誘他越雷池,他似乎被弄得意亂神迷。於是,他們一起共進晚餐,共同欣賞音樂,進行有趣的交談,繼而是傾訴衷腸,直到淩晨3點方歸。傑妮在愛河中體驗到純粹的歡樂,這種愛的歡樂也誘逼著蕭伯納步步向前。

可是,當傑妮·帕特森破了他的“貞操”以後,他開始憎惡傑妮對自己的發現,這動搖了他的高傲自負,也暴露了他孤獨的本性。

愛使蕭伯納失去了自己的氣概,他以前擁有權威力量,他一直都想重新塑造自己,讓那個自己還保留和繼續著艱苦勤勞的工作作風,然而,愛的出現卻使它們蕩然無存。驀然回首,蕭伯納才發現,他的獨立精神和傑妮的占有欲之間出現了激烈的角逐,而這樣的角逐就是與傑妮的卿卿我我帶來的。他的日記中記錄了他內心的情感矛盾,也記下了他的倦怠、愧疚以及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欲。

帕特森的占有欲,讓蕭伯納無法呼吸,他很想逃離帕特森的一步步的“包圍”。他那種逃離她的本能願望益發強烈了。當他離開帕特森時,帕特森就請求他回到她的居所,許諾給他鮮葡萄、蜂蜜、可可、黑麵包、草莓,手工編織的拖鞋、還有一頓準時的美味南瓜點心。“你絕對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她曾經對蕭伯納說——不過,不能總是這樣,“除了我,誰都不要愛。”她警告說。

最後,蕭伯納忍無可忍,終止了他們之間的關係。而帕特森卻問道“你真的希望永遠不再見到我嗎?要是你不願見到我,我可以讓你永遠也見不著”。蕭伯納最終感到這樣傷害了她,他們愛的溝通是不同的,他們之間沒有絲毫的平等交流。(三)蕭伯納的戲劇成就

蕭伯納創作的第一個戲劇集是《不愉快的戲劇集》,其中包括《鰥夫的財產》、《華倫夫人的職業》、《蕩子》三個劇本;第二個戲劇集包含有《武器與人》等4部劇本;第三個戲劇集《為清教徒而寫的戲劇集》包含《魔鬼的門徒》等3個劇本。他的戲劇改變了19世紀末英國舞台不景氣的狀況,他本人也成了戲劇界的革新家,掀開了英國戲劇史的新一頁。

取材於現實生活的《華倫夫人的職業》寫得相當精到。華倫夫人出身貧苦,但卻成為幾個大妓院的老鴇。

她為了讓女兒薇薇不再重蹈覆轍,她用嫖資供女兒上學。當薇薇了解了母親苦難的經曆之後,她諒解了母親的過去,但還是不想用母親那筆沾滿了汙點的錢。她決心依靠自己的勞動獨立生活。當華倫夫人目睹無數從事誠實勞動的婦女瀕於死亡或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便對正直而遭受苦難是否值得產生了懷疑。於是,正直、善良的她逐漸道德下滑。她認為除了罪惡的行當外,沒有別的什麼可幹,她要靠它發財,她要遵循這個世界的規律並從中取利。作者以華倫夫人尖銳的台詞透視出當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真正關係的內幕。

1896年,蕭伯納寫出了《英國佬的另一個島》、《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傷心之家》、《聖女貞德》等大量優秀的作品。

蕭伯納戲劇創作中的代表作是《巴巴拉少校》,劇中描寫了巴巴拉少校熱心慈善事業,宣傳宗教,不但向窮人進行施舍,而且還想拯救人的靈魂,尤其是拯救像他父親這樣人的靈魂。可是,後來她驚訝地發現,她所信奉的救世軍原來也是靠像他父親一樣的資本家資助的,於是,她的理想便由此破滅了。巴巴拉少校的未婚夫打算以當她父親的助手和繼承人來擁有繼承權,使工廠對人們有利,這也是作者的寄托和精神的體味。

蕭伯納一生寫了許多戲劇,而且也有很多經典之作,他也由此成為英國戲劇的革新家,為英國戲劇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蕭伯納也由他的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因此榮獲諾貝爾獎。但是他把這筆約合80英鎊的獎金捐給了瑞典的窮作家們。

蕭伯納雖然出身貧寒,但卻不慕榮利。他是一個偉大的戲劇家,也是一個幽默天才,幽默又讓我們深深地記住了他。有一天接到一位小姑娘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您是一位最使我敬佩的作家。為了表示對您的熱愛,我打算用您的名字來命名我的小獅子狗。不知您的意見如何?”蕭伯納回信說:“親愛的孩子,我十分讚同你誠懇的希望。但是,最主要的一點是,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獅子狗商量商量,並征得它的同意才是。”

又一次,一個皮鞋油製造廠的老板要求蕭伯納允許該廠用他的名字作為一種新品種的皮鞋油的商標。老板對蕭伯納大大地恭維了一番之後說:“這樣一來,世界上千百萬人都會知道您的大名了。”蕭伯納立刻回答道:“但是沒有穿皮鞋的人可例外哪!”

蕭伯納活到了94歲,然而,對於這樣的長壽,他還依然感到不滿足。他曾在他的墓誌銘上寫了這麼一句話:“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生的。”

(四)哈代,一生的寫作

與蕭伯納同一時代的托馬斯·哈代也是英國傑出的作家之一,他是有名的詩人、小說家。晚年的哈代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

哈代16歲開始做建築學徒,後為建築師助理。哈代有音樂、繪畫及語言才能,精通古希臘文和拉丁文。而且在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方麵有著廣博的學識。25歲的哈代開始寫詩,他寫的第一部小說是《窮人與貴婦》,隨後又創作了一部以愛情、陰謀、凶殺、偵破為內容的情節小說《計出無奈》。不久,他又連續創作了《綠林蔭下》、《一雙湛藍的秋波》、《遠離塵囂》。他的代表作是《遠離塵囂》,此書以清新自然的風格和鮮明生動的人物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人生30年的時間裏,他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近50篇中短篇小說。小說創作輟筆後,他將早年詩作彙集成冊,並繼續詩歌及詩劇創作,直至逝世。

哈代的這些小說大體分為3類: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和精於結構的小說。其中以第一類最為重要,屬於此類的長篇小說有《綠林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居人》、《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一般認為它們是哈代思想、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劇故事《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最為傑出。

《德伯家的苔絲》寫的是一個擠奶女,名叫苔絲,她雖然生活很貧困,但是長得很美麗。可是,年輕無知的她在亞雷·德伯的引誘下失身。苔絲受盡了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煎熬,最後失去自己真心愛戀的安璣·克萊。她在悲憤絕望之中,一氣之下就殺死了亞雷,坦然走上了絞架。《無名的裘德》則寫一個孤兒,這個孤兒貧苦而善良,他名叫裘德·範立。他自幼就發奮學習,希望能夠到高等的學府去深造,可是總無入門之道。他喜歡自己的表妹淑·布萊德赫,很想與自己的表妹結合,然後雙雙私奔。可是,他卻遭到社會的排斥,最後流浪街頭,家破人亡。這些作品都表現了作者先進的思想。他的性格與環境的小說,大多是寫主人公一生的夢想追求和夢想追求的幻滅,通過對這些主人公的描寫,寄予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人與環境之間出現的劇烈衝突,所以,他的這一類小說有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哲理。屬於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大致包括《一雙湛藍的秋波》、《司號長》、《塔中戀人》、《意中人》,側重描繪以浪漫愛情為主要內容的人生圖景。精於結構的小說有《計出無奈》、《埃塞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

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和精於結構的小說的思想主題往往也與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相通,它們都富有理想主義色彩和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情節,是一部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說如《三怪客》等,或嘲諷人世,或探索心理,或記述浪漫傳奇,寫得也惟妙惟肖。他的《三怪客》就已經躋入世界中短篇小說佳作之林。哈代小說風格多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他也因為在小說創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為英國19世紀後期的代表作家。

哈代不僅是一個突出的小說作家,而且還是一個有名的詩人。他共出版8部近千首的短詩,包括《威塞克斯詩集》、《今昔之歌》、《時間的笑柄》、《環境的諷刺》、《幻覺的瞬間》、《中晚期抒情詩》、《人性麵麵觀》、《晚歲之歌》,其中包括感懷詩、哲理詩、愛情詩、詠物詩、諷刺詩、戰爭詩、悼亡詩等等。他還創作了兩部詩劇《列王》和《康沃爾王後的著名悲劇》。哈代的詩冷峻、深刻、細膩、優美,言簡意賅,自成一格。

哈代思想藝術集大成之佳作是詩劇《列王》。它的背景是拿破侖戰爭,在戰爭背景中,他幾乎囊括了歐洲與戰爭有關的種種地區和場所,出場的人數也達數百人。它運用無韻詩、有韻詩及散文3種文體形式,氣勢宏偉,語言優美。同時,這部詩劇是他近60年文學創作的深化和總結。

哈代晚年因在詩歌、小說創作上的突出成就而獲得巨大榮譽。逝世後,葬於倫敦威斯敏斯特“詩人角”。他寫的傳記和一些文學論文、文學筆記以及書信也陸續出版。他在英國和世界各國具有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