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早年寫成的愛情詩,都寫得優美而感傷。他把這些優美而感傷的傷情詩集在一起組成了他的《詩歌集》,他稱此詩歌集就是一條“無害的商船”。
大約十年的時間,他遨遊各地,相繼出版了“詩集”、“悲劇—抒情插曲”。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詩彙集在一起出版,題名“歌集”。他的歌集的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他在這個時期的抒情詩和遊記,大多就是抒寫個人的經曆、感受和憧憬。他寫得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具有很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
當法國七月革命爆發時,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巴黎他結識了大仲馬、貝朗瑞、喬治·桑、巴爾紮克、雨果等作家,也和李斯特、肖邦等音樂家會見,而且他還與空想主義者聖西門的信徒有了交往。這期間他寫就了《論德國宗教和曆史》和《論浪漫派》兩本著作。不久之後,海涅在法國還與馬克思結識。在這個時期,他的詩歌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他發表了《新詩集》和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這些詩歌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兩方麵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844年,詩人在流亡十三年後第一次暫時地回到祖國,他的心情異常激動,當走到邊界的時候,他的心髒就“跳動得更加強烈,淚水也開始往下滴”。回國後,他發現德國封建、落後,這讓他感到更加悲憤難抑。詩人海涅就懷著沉痛的心情寫成了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在詩裏,他不僅痛斥和鞭笞形形色色的反動勢力,而且還發出了“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天上的王國”的號召。這部作品緊密聯係社會現實、有力地針砭時弊,富有強烈的革命精神。恩格斯很興奮地說“德國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亨利希·海涅也參加了我們的隊伍”。
《西裏西亞的紡織工人》等大量如投槍匕首般鋒利尖銳的“時事詩”的創作,使他被譽為“德國工人階級的馬賽曲”。
後來,海涅在創作“時事詩”的同時,也寫了不少音調沉鬱、憤世嫉俗的抒情詩,在這些詩中,詩人哀歎自身不幸的命運和遭遇,寄予了許多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相隔不久,流亡詩人貧病交加,在妻子瑪蒂爾德的陪同下,參觀了盧浮宮博物館,從此以後便長年在“床褥墓穴”中度過了。
(二)一生成就,任憑後人說
在他逝世前的一年裏,為自己的散文集《路台齊亞》法文版撰寫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表明了自己至死不悔,始終忠於自己的共產主義的信念和革命理想。1856年,海涅在巴黎逝世,葬於蒙馬特公墓。德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家弗朗茨·梅林說道:“海涅在三十年代極其嚴肅地對待他的‘使徒的職責’和‘護民官’的任務,因而他的詩歌創作就退居相當次要的地位了。”這意味著,海涅把自己革命戰士的職責看得比他詩人的成就和榮譽還要高,然而也多虧如此,他才得以充分展示在遊記作品裏已初露鋒芒的社會觀察家和批評家的才華,讓後世能一睹其博大深邃的思想家和英勇善戰、堅強不屈的戰士的風采。
海涅的出身、經曆、交往和思想發展,都很自然而然地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他把這些影響也很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自己的詩歌中。他的詩歌創作豐富多彩,包括抒情詩、時事詩、敘事詩以及長詩等,尤其是抒情詩,無論立意、運思,還是語言風格,都有鮮明的個性、獨特的風格。縱觀整個德語詩歌史,海涅可稱得上是繼歌德之後最傑出的歌者。
與英國的拜倫、雪萊,俄國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相比,海涅並不遜色,他的成就和影響在世界詩壇上與他們是可以相提並列的。他寫作的多半以愛情為題材的抒情詩,就曾經被大作曲家譜寫成歌曲,而且被譜成的歌曲也竟然達三千首以上,譜曲的大作曲家也有舒曼、舒伯特、門德爾鬆、柴可夫斯基等許多名人。歌德被他和拜倫尊為“詩壇君王”,而他的詩歌被譜曲的數量甚至超過了歌德,堪稱世界第一。他的《羅蕾萊》、《你好像一朵鮮花》、《北方有一棵鬆樹》、《乘著歌聲的翅膀》、《我曾在夢中哭泣》等等,更是受到各國作曲家的青睞,曾先後被譜曲六七十次之多,最多的《你好像一朵鮮花》竟達到一百六十次以上,恐怕也就是在譜曲中的世界之最吧!一個多世紀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的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還有許多優美動人的抒情詩,深受那些正處於青春期煩惱苦悶中的年輕人和飄泊異鄉的遊子們的喜愛。
他最著名的時事詩是《頌歌》、《教義》、《傾向》、《等著吧》和《西裏西亞的紡織工人》等等,這些詩歌都以音調鏗鏘、氣勢豪邁而深受讀者喜愛,它們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和深遠的社會意義,也因此贏得了人們更廣泛的讚譽。它們是戰鬥的呐喊,衝鋒的號角,所謂時事詩應該說也就是時代的詩,因為它們是戰士海涅在那革命的年月發出來的時代最強音。
那兩組韻海詩,寫出了大海的寬廣浩淼,粗獷豪邁,澎湃洶湧和變化無常,也就是說它們並非自然景物的純客觀描繪,而是詩人借景抒懷的產物,隻不過表現的更含蓄一些罷了。很顯然,它們雖同為韻海詩,所表現的感情卻各式各樣,手法也有相應的變化。如《表白》、《舟中夜曲》和《海中幻影》這三首詩都有愛情的影子在內,可是各有各的不同,給讀者的感受也有所不同。詩人早年那些多少有點輕佻,他的《表白》比起那些情詩來,更具有大得多的震撼力。
在海涅的創作中,他區別於其他所有抒情詩人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天賦特征,就是貫穿於他整個創作中的機智幽默和情趣。正是它,顯露出了他的本色,彰顯了他思想家獨有的犀利目光。這種特征也使他的詩內涵更加深沉豐富,更加耐人尋味。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中,他的幽默情趣,或表現為友好調侃地對待朋輩,或表現為自我解嘲地對待不幸的際遇,或表現為尖刻諷刺地對待敵人……它是海涅積極樂觀的天性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的反映。
在德語近代文學史上,海涅堪稱繼萊辛、歌德、席勒之後最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僅擅長詩歌、遊記和散文的創作,還撰寫了不少思想深邃、風格獨特並富含文學美質的文藝評論和其它論著。他的這些成就給後世留下了一筆豐富、巨大、光輝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擅長詩歌、散文和遊記的創作,他是一位讓我們不得不尊他為出色的抒情詩人和偉大時代的歌手,無論是從他個人的性情和氣質,還是從他的創作的成就和影響上看,都是這樣的。
海涅出身微賤,而且一生顛沛流離,最後竟至客死他鄉,但他在後世德國乃至全世界讀者的心中,他那些才華橫溢的作品,為自己豎立起了一座高大、宏偉和不朽的紀念碑。
卡夫卡,孤獨的行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其實也是一部偵探小說。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呢?那也是一部偵探戲。
中心情節是:一個秘密逐漸被揭開。
但是,還有比真理更大的秘密嗎?
文學創作向來都是對真理的一次探索。”(卡夫卡)
“如果沒有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會寫作。我總是清楚地意識到我單獨監禁的處境。”卡夫卡就是這樣一個孤立、絕望的人。他從孤獨與絕望中走來,又在孤獨與絕望中離去。孤獨與絕望,成了他創作的永恒主題。美國詩人奧登說:“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卡夫卡”在希伯來語中是“穴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