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飾工程施工操作技巧與禁忌(中下)(3 / 3)

預埋鐵件在結構施工時埋設,也可用衝擊電鑽在基層上打φ6.5~8.5mm、深不小於60mm的孔,將φ6~8mm短鋼筋埋入,外露50mm以上,並做彎鉤,用綁紮或焊接固定水平鋼筋。

⑦大規格飾麵板安裝:安裝前先將飾麵板材側麵用鑽頭鑽孔打眼,孔徑5mm,孔深15~20mm,以便穿綁銅絲或鉛絲,將飾麵板與牆麵鋼筋網片綁牢,固定飾麵板。孔位一般距板材兩端為1/4~1/3,直孔應鑽在板厚度中心。如板材長度不小於600mm,則應在中間加鑽一孔,再在板背的直孔位置,距板邊8~10mm處打一橫孔,使直孔與橫孔連通成“牛軛孔”。

為了避免造成拚縫間隙,應用合金鏨子在板材背麵與直孔正麵輕輕剔一道槽,深約5mm,以便埋臥銅絲。此外,亦可打成斜孔,即孔眼與石板材成35°角。

飾麵板安裝前,先將飾麵板背麵、側麵清洗幹淨並陰幹。從最下一層開始,兩端用塊材找平找直,拉上橫線,再從中間或一端開始安裝。

安裝時,先將下口銅絲綁紮於橫筋上(綁紮不宜過緊,隻要綁牢不脫即可),再綁紮上口銅絲,並用木楔塞緊墊穩,隨後用靠尺與水平尺檢查表麵平整度與上口水平度,若發現問題,上口用木楔調整,板下沿加墊鐵皮或鉛條,使表麵平整並與上口水平。安裝完一層後,應用靠尺、水平尺檢查垂直度、平整度和陰陽角方正。

⑧灌漿:每安裝好一層飾麵板,即應進行灌漿工作。可用1:2.5水泥砂漿(稠度一般為80~120mm)分層灌入飾麵板內側縫隙中,每層灌注高度為150~200mm,並不應大於1/3板材高。灌注後應插搗密實,隻有待下層砂漿初凝後,才能灌注上層砂漿。最後一層砂漿應隻灌至飾麵板上口水平接縫以下50~100mm處,所留餘量作為安裝上層飾麵板時灌漿的結合層。

⑨清理:最後一層砂漿初凝後,可清理擦淨飾麵板上口餘漿,砂漿終凝後,可將上口木楔輕輕移動抽出,打掉上口有礙安裝上層飾麵板的石膏,然後依次逐層安裝上層飾麵板。

⑩嵌縫:全部飾麵板安裝完畢後,應將表麵清理幹淨,並按板材顏色調製水泥色漿嵌縫,邊嵌邊擦幹淨,使縫隙密實幹淨,顏色一致。安裝固定後的板材,如麵層光澤受到影響,要重新打蠟上光,並采取臨時措施保護棱角。

⑩用膨脹螺栓錨固固定大規格飾麵板的施工法:膨脹螺栓錨固施工法(即“幹掛法”)操作工藝流程包括選材、鑽孔、基層處理、彈線、板材鋪貼和固定。除鑽孔和板材固定外,其餘做法均同前。

a.鑽孔:由於相鄰板材是用不鏽鋼銷釘連接的,因此鑽孔位置一定要準確,以便使板材之間的連接水平一致,上下平齊。鑽孔前應在板材側麵按要求定位後,用電鑽鑽成直徑為5mm、孔深為12~15mm的圓孔,然後將直徑5mm的銷釘插入孔內。

b.板材的固定:用膨脹螺栓將固定和支撐板塊的連接件固定在牆麵上,連接件是根據牆麵與板塊銷孔的距離,用不鏽鋼加工成L形。為便於安裝板塊時調節銷孔和膨脹螺栓的位置,在L形連接件上留槽形孔眼,待板塊調整到正確位置時,隨即擰緊膨脹螺母進行固結,並用環氧樹脂膠將銷釘固定。

(3)飾麵磚(板)施工禁忌事項

禁忌1鋪貼麵板不注意控製麵板平整度和接縫順直

·後果

板塊鑲貼後,大麵凹凸不平,板塊橫向、豎向接縫不直,板縫大小不統一,嚴重影響外觀質量。

·原因

1)板塊材料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包括外形尺寸偏差大、板麵彎曲或弧形、板翹曲、板角不方正、板厚不統一等。

2)施工前沒有認真進行板塊的檢查、挑選,沒有進行預排。

3)彈線定位不準確,對於板縫寬度確定不合理。

4)鋪貼操作不當:對於粘貼法施工,其基層凹凸不平沒有較好地進行處理;對於灌漿掛貼施工,其基層凹凸過大,影響灌漿,或板塊支撐固定不牢,一次灌漿過高,側壓力大引起板塊外移;對於幹縫安裝,沒有利用板縫寬度適當調整板塊加工製作偏差,引起板縫累積偏差過大。

·措施

1)板塊鋪貼施工前,認真進行檢查和挑選,包括檢查板塊的規格尺寸、平整度、板角方正程度、板厚度是否統一等,對與超出允許偏差的板塊應退貨或現場重新加工。

2)進行板塊鋪貼的專門設計,對圖案、排列方式、伸縮縫位置、接縫形式與寬度、凹凸部位的構造要求等,進行詳細計劃並畫出大樣圖。

3)施工前認真彈線定位,並仔細彈出墨線,按板塊的規格尺寸、圖案等進行預排,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4)正確掌握鋪貼方法,認真進行基層處理,做到基層平整;板塊固定方法正確,固定牢固;鋪貼順序正確;采用灌漿法鋪貼時,必須提前將板塊潤濕,灌漿高度每層為150~200mm,並不得大於板塊高的1/3,砂漿插搗密實,待初凝後檢查平整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修整或拆除重鋪;采用粘貼法施工時,要隨時檢查其平整度和接縫的寬度及平直度,嚴格控製平整度不超過允許偏差範圍。

5)大麵貼完後,應用經緯儀及水準儀沿板縫檢查打點,使板麵水平縫和垂直縫能順直。

禁忌2飾麵板鋪貼不注意基層處理,麵板固定方法不妥

·後果

飾麵板出現空鼓,嚴重者脫落傷人。

·原因

1)牆麵基層未清理幹淨,飾麵板背底有浮灰或汙物,粘接不牢固。

2)粘接砂漿不飽滿,或砂漿水灰比太大、強度低、幹縮量大。

3)牆麵基層過於光滑,未用界麵劑處理,或板材塗刷不合格的防護劑,背麵邊光滑,采用粘貼法施工,粘接不牢固。

4)板塊固定方法操作不當,板塊邊鑽孔太靠邊或鑽傷板邊固定不牢,或用鐵絲綁紮固定,長時間出現生鏽腐蝕。

5)板縫處理不當,出現滲透,雨雪入侵板塊背部,致使粘接層、基層發生凍結膨脹。

·措施

1)認真清理基層表麵、板塊背麵,並用水潤濕。

2)使用經檢驗合格的石材防護劑,並按說明書進行塗刷。

3)控製砂漿的稠度,當采用粘接法時,稠度為6~8cm;采用灌漿法時稠度為8~12cm,並應分層灌漿。粘接法所用的砂漿盡量采用專用膠接劑。

4)板塊邊長大於400mm時,采用掛貼法施工,板塊通過鋼筋綁紮固定,綁紮時必須用抗腐蝕的材料,如銅絲等。每塊板上下固定數量均不得少於兩個。

5)粘貼法固定飾麵板時,找平層水泥砂漿厚度不應小於25mm。采用灌漿法時,砂漿厚度約為50mm,並確保砂漿飽滿。

6)板縫嵌填防水耐候密縫膠(必要時加阻水塑料芯棒),密封材料應采用中性耐候矽酮密封膠。耐候矽酮密封膠應進行與石材接觸的相容性試驗,無汙染、無邊色,不發生影響粘接性的物理、化學變化。也可以采用專用柔性水泥嵌縫料,嵌縫後應檢查嵌縫材料本身或與石材接觸麵有無開裂。

7)加強成品保護,防止振動、撞擊等外傷,特別要注意避免鑲貼砂漿、膠接劑早期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