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行正欲引著武當派和少林派前往清幫總舵,沒想有人清幫弟子來報,原來李贄、於落樵並陽明三傑和倭人千葉所領的百餘人正鬥個你死我活,離此處隻有二裏多路遠。
張知行一聽大急,原來於落樵等人在暗,而武當少林兩派在明,沒想到倭人這**細放過明著的一路,卻認準了暗中保護的一路,連忙對見素說明緣由。
見素道長道,“賊子果然猖狂,竟然在大明之境公然挑釁,明光明淨兩位大事,我等不可坐視不理,且不容五位高手是為我等而來”。
明光明淨正是少林派的兩位領頭高僧,二人曾師從俞大猷,也曾是當年抗倭的僧兵中的一員,一聽也不禁大怒,二話不說,抄起月鏟就跟著見素道長前去搭救,後麵跟著十餘個兩派的僧眾道眾。
眾人展開輕功,不一刻便趕到倭人圍困於落樵等人之處,看起來有一百三四十人,眾人皆沒想到大明境內藏有如此多的奸細,領頭的倭人約有五十來歲,想必就是那個千葉了。
遠遠看去,這群倭人極諳陣法之道,並不急於攻擊,隻是把五人圍於一山口之中,每次留有三個小隊,一隊使長劍攻擊,一隊短劍防衛,又留有一個後隊趁戰於後,每每發現五位高手有所空隙便趁虛而上。
也真是李贄、於落樵功力深厚,陽明三傑多年師兄弟配合默契,才未見敗勢,卻又因那領頭的倭人千葉每隔一隊,便上前廝殺,五位高手雖未致落敗受傷,但是所圍的圈子卻被越壓越小。
這邊張知行和見素道長、明淨明光等人趕到,便不由分說上前拚殺,原以為倭人遭逢背後受敵之勢,攻守之態會有所改觀,沒成想倭人一分為二,一隊仍攻於落樵等五人,一隊轉向截住見素等人。
那千葉的功力修為似不在宮本之下,此時見對手來了緩手,他欺於落樵等人年老,想耗盡諸人內力再全殲,此時敵方有變,便不再圍殲,挺劍直上,直朝吳庭禪攻去,劍法招術簡潔明了,卻是迅捷無比,吳庭禪一驚,好在此次也是有備而來,使出西銘劍法便與那千葉鬥了起來。
吳庭禪身為陽明致行堂首座,深得栗先生真傳,武功修為乃是陽明派為數不多的高手,陽明三傑之中僅次於揭庭修,西銘劍法講究劍由心生,圓轉如意,而千葉的劍法講究快、捷、猛,二人你來我往,轉眼間竟然鬥了五十多招。
也正因為西銘劍法講究心劍合一,陸庭禪苦鬥半日,已然心力受損不少,這千葉的劍法又著意於快,待到打到八十招以後,已經防多攻少,好在西銘劍法更著意於防手,一時不致於落敗,揭庭修見了心中略急,然而此時倭人陣形已經不似剛剛,攻擊之猛也遠勝於前,須知雙拳難敵四手,更不必說這訓練有素的倭人陣法。
揭庭修是致心別院首座,專心研究陽明派及天下武學,此次抽身不出,而吳庭禪又陷凶險,靈機一動,叫道,轉河圖陣,這河圖陣正是陽明派數十年演練下來的一套陣法,專門應對以少敵多時使用。
要知河圖陣如何應戰,請看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