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一提到學習,總忍不住在孩子耳邊關愛式地嘮叨幾句。尤其是在孩子複習迎考期間,家長更是常在孩子麵前反複念叨“你要加把勁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殊不知,這種嘮叨不但不會起到促進、激勵作用,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重孩子的思想負擔。其實,與其嘮叨,家長還不如給孩子講講笑話,讓他們的神經放鬆一下。
(2)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麵對孩子考試失利,很多家長動輒批評、指責。這樣做是錯誤的,家長應該多與老師、孩子溝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失利的陰影。如果一味地責罵,隻會讓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棄。家長一定要明白,隻有當孩子有了信心時,他才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3)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不少家長,愛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考上某某學校”之類的話掛在嘴邊,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殊不知,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讓孩子愈發悲觀、焦慮,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事實上,到了最後衝刺階段,孩子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有“質的飛躍”,因此,對家長來說,首要任務就是正確了解孩子的狀況,接納孩子的現狀,不提不切實際的要求。你不妨告訴孩子:“隻要盡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4)營造輕鬆的家庭氣氛。
為了給孩子督戰助陣,有些家長刻意製造出“一級戰備”的考前狀態,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煩悶,透不過氣來。明智的做法是,家長像平常一樣工作、生活,晚上隻需把電視聲音開小一些即可。同時,盡量避免出現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鄰裏衝突,等等,努力營造溫馨、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
不要“庸人自擾”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形象是多愁善感、每天鬱鬱寡歡……其實,按現在的標準來看,即是抑鬱症的表現。
同樣,在學習上,也有容易讓人抑鬱的地方。比如有些同學對前途感到渺茫,對自己沒有信心,天天處於消極情緒中,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藝藝是一名16歲的中學生。正處在如花般的年齡,本該無憂無慮,充滿歡樂與夢想,可藝藝的臉上卻總籠罩著一片烏雲。
她功課平平,而且也沒花什麼心思在學習上。在學校,她不喜歡和老師、同學接觸,總是獨來獨往,既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也沒什麼興趣愛好,放學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小屋裏;對於未來,總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感到不順心。
心理醫生把藝藝這一心理症狀稱為抑鬱症。抑鬱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它是遭受挫折、巨大壓力等之後的沮喪與失望。
心理學認為抑鬱症與遺傳因素有關,研究顯示,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抑鬱症,子女得病的概率為25%;若雙親都是抑鬱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
但更多的還是一些後天原因。有的同學因為學習負擔導致的心理壓力過重,加上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給我們學習上買資料、請家教,盡其所能,生活上關懷備至,殷勤周到,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考上中學或考上大學。
但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重視”並沒有產生正麵的動力,相反,很多同學心有餘而力不足,想學,跟不上,不學,又很難向父母交代。在巨大的壓力麵前,他們開始厭學、逃學,覺得學校和家庭都不是安身之處。
要克服這種心理,要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自己樂觀的人生態度。
抑鬱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它可能是暫時的,產生這種消極情緒,是抑鬱者消極認知的結果。
比如有的同學由於沒考好而變得一蹶不振,他們常常會把沒考好看成自己缺乏天分,不夠聰明,從而對前途喪失信心。
麵對挫折,要讓自己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調節。遇到不愉快的事,應多從好的、積極的方麵著想,保持豁達的情懷。
或者可以多找一些客觀原因,比如考試沒考好,可能是身體不適、複習得不好,以後通過努力,完全可以趕上去。
2.注意鍛煉自己的意誌。
人們常說:“生活就像海洋,隻有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一個人一旦擁有堅強的意誌,他就會創造生命的奇跡。
3.廣泛的愛好、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也是戰勝抑鬱的有效方式。
如果能讓自己經常參加各種文娛體育活動,調節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消除心理緊張,陶冶情操,開闊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