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女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不少女孩子的心理發展速度落後於生理的發育速度,往往會出現不健康心理,父母應該及時發現苗頭並進行疏導。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女孩子可能會存在以下心理問題:
妄自菲薄的心態:女孩子愛美心切,常常憧憬美好的未來,但主觀想象與客觀實際的衝突又常常使她們失去信心,心煩意亂。她們有的對自己的體貌不佳感到煩惱,有的對自己的生理問題特別敏感,比如說話的聲音沒有別人好聽、臉上長雀斑、頭發稀少、脂肪過多等等都會使她們自慚形穢。她們因而看不到自身的優點,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放棄了應該有所作為的許多事情。所以,教育女孩子心態健康最重要。教育女孩子正確認識容貌,讓她們明白外貌美固然好,但心靈美更能引起人們的讚賞。
“女生不如男生”的自卑心理:有的女孩子,因為一次作業、一次回答問題或一次考試不如男生,就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男生,為此產生自卑感,放棄努力。心理學家關於男女智力測驗的結果告訴我們,男女的智力沒有高低之分,隻有特點的不同。女孩子應該認識到,如果僅以“一次”不如男生而自暴自棄,那麼其結果就可能真會“不如男生”了。許多傑出的女性都是靠不服輸的意誌,努力奮鬥,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男孩子能成“龍”,女孩子也能成“鳳”。
對“性特征”感到不安的心態:女孩子到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現,性意識增強。由於對性特征與性意識缺乏正確認識,有的女孩子常常產生緊張不安的心態,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甚至失眠、頭昏等現象,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父母應該對有這種心態的女孩子進行青春期生理知識的教育,使孩子解除對“性”的神秘感。
不思進取、貪圖享受的心理:有的女孩子學習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能獨立完成,遲到曠課,怕髒怕累怕吃苦,喜歡奇裝異服,愛與男生瘋玩,熱衷於談論男女之事。對女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不能就事論事,簡單處之,要加強說服教育,還要嚴防壞人利用女孩子的不良心理,引誘女孩子誤人歧途。
96、青春期異性交往
青春期異性交往是一個最容易被忽視、最容易被誤解、又最容易出問題的問題。不少父母和老師覺得這是一個不應該討論,至少不應該過早討論的問題。當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情竇初開時,很多父母或者隻是在心裏暗暗著急,或者旁敲側擊地去勸阻,或者不由分說地去製止,卻很少與孩子開誠布公地溝通,更不會為他們提供指導。父母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對青春期的異性關係存在很多偏見和誤解。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與異性交往是長大以後的事。其實,學會與異性交往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會目標之一。一個沒有學會與異性交往的人很難說是一個成熟的人。不錯,青少年確實還不成熟,在與異性交往時會遇到不少困難,出現一些問題。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單靠坐著等而得到,與異性交往的技能也隻能在經驗中去摸索、去提高。
父母們反對孩子與異性交往是怕孩子與異性交往會分散精力、影響學習。其實,許多凶與異性交往而影響學習的情況,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當事者承受不了來自教師和父母過度反應所施加的巨大精神壓力。與異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緒飽滿,精力充沛,學習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與異性交往本身並不會對學習造成負麵影響,相反的,可能還有積極作用。
異性交往的動機多種多樣,在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談戀愛。即使是一對一的男女約會,也不能與戀愛劃等號。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可能是在討論學習問題,也可能是在交流對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討論怎麼樣才能避免早戀。可是一些父母有“早戀恐慌症”,喜歡拿早戀的標簽亂貼,往往造成負麵的效果。
所以,父母不要無端懷疑、阻撓孩子和異性的交往,相反的,還應該允許孩子在一些健康的活動中和異性交往,增加他(她)對異性的了解,淡化對異性的好奇。孩子在團體活動中發現人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時,就會發展出單純的友誼,避免一對一的頻繁交往帶來的情感專一。在孩子和異性交往時,主動控製,防微杜漸,就能使孩子具有正確的兩性交流觀。
就算發現孩子早戀了,也不用著急。亂了分
寸。父母此時與其圍追堵截,不如因勢利導。既不要急於挑明孩子朦朧的戀情、嚴厲斥責孩子,也不要隨意采取措施幹涉孩子,這樣做往往於事無補。正確的做法是適度寬容、保護孩子的隱私。和孩子談談如何正確對待異性,要自尊、自重、自愛,把握好和異性交往的分寸,給孩子以生活的啟蒙和人生責任的啟示,讓他們在心靈深處用道德力量來駕馭自己的感情,早戀問題就可得到解決。
97、百聞不如一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說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還要拿到實踐中加以檢驗、修正。父母要讓孩子獲得更豐富、更生動的知識,最好讓孩子經常放下書本,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觀察、了解、思考。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孩子學習的內容,別把孩子關在屋子裏。孩子走出狹隘的空間,視野會寬闊得多,學到的知識也是生動、有趣、鮮活、直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