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中階篇(二)(1 / 3)

73、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

孩子產生急躁情緒有主觀的和客觀的原因。

缺乏獨立性、有依賴想法,是急躁個性形成的土壤。父母事無巨細都代替孩子去做,事事姑息遷就孩子,使孩子養成依賴的不良習慣。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懷抱,就不知所措,進而在學習和生活方麵遇到不稱心的挫折,急躁個性則由此產生。

那麼如何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呢?

隻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包辦代替,多鼓勵孩子做有益的事情,並且不怕孩子失敗,以此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處事的能力。

當孩子遇到失敗處於心情緊張和異常激動狀態時,家長應該首先使孩子平靜下來,幫助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啟發孩子樹立自信心,使孩子確定並堅持自己的目標,心理情緒保持正常狀態。

要盡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讓孩子產生急躁的情緒。父母也應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修養,為孩子克服急躁個性做出榜樣。教育孩子辦事要有計劃性、條理性。

在孩子學習之餘,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練字、畫畫或陪孩子下棋等。在一筆一畫的練習中,在細致觀察描摹中,在步步思考揣摩中,磨煉孩子的韌性。發現孩子產生了急躁情緒,就應馬上提醒或勸慰孩子,心急吃不了熱粥,告訴孩子一些由於急躁而產生不良後果的事例,啟發孩子增強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從而糾正孩子的急躁個性。

74、孩子愛亂發脾氣

矯正孩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首先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他們往往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發脾氣的。如果得不到某種玩具、食物或外出遊玩的機會,他就會通過哭鬧來達到目的。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有過成功的先例。所以孩子若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堅決製止,絕不姑息

孩子也會通過發脾氣吸引父母的注意,有時候,父母正在忙著別的事情,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會借故哭鬧。這時,如果可能的話,父母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孩子玩一會兒。

有時候,孩子體會到無助無望的感覺,感到沮喪、煩躁不安、緊張焦慮,於是發脾氣,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製在起作用。所以,我們不應該認為孩子發脾氣是“麻煩”,而應當看到發脾氣是他們心理康複的必然過程,也是心理發育成熟過程中的正常反應。

對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要針鋒相對地予以回擊,或施以“武力鎮壓”。如果實在無法接受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回避,直到情緒平穩,能夠冷靜地麵對發脾氣的孩子。但不要將孩子單獨關在家中。

孩子發脾氣時,壓抑著自己,不斷抽泣,渾身發抖,可以輕輕地把他摟在懷裏,握住他的手,輕拍後背和撫摸頭發,和藹安詳地凝神望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最信得過、最能依靠的人。如果孩子雙手亂舞、跺腳蹦跳、出言不遜,先冷靜處理,傾聽他們訴說不滿甚至憤怒,不要過多地進行幹預。如果孩子有傷害自己或家人,以及毀壞東西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製止,同時注意保護孩子和自己。

75、幫助孩子克服膽怯

克服孩子的膽怯心理,可以讓孩子平靜下來,說出有哪些令孩子膽怯的事,而後加以分類,找到根源。膽怯來自於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幫孩子分析清楚恐懼的荒謬,膽怯便會消失。讓孩子把自己擔憂、恐懼的事物一一寫下來,試著分析為什麼會膽怯。一旦找出原因,就能找到建設性的良方對症下藥。

很多孩子擔心自己在眾人麵前表現不好。這時可以讓他想象自己是劇中的某一個角色,隻是在舞台上表演而已。這樣,他的窘迫感就會減少並消失。

教孩子通過自演“劇本”。將自己置於生活中的各種情形中來克服膽怯。不管是參加校園演講比賽還是上課發言,當他做這方麵的操練時,他已準備好即將說什麼,對將要進行的活動充滿信心。這種角色預演的好處在於容易消除真實角色與扮演角色的界線,讓孩子的行為反映出真實的自我。而膽怯者往往太顧及自己的言行和留給別人的印象,因而難以表現出真實的自我。

有的孩子僅能在很小的範圍內自由發言,在課堂上或公共場合總是怯場。老師一叫,就緊張得發抖,以至於說不出話來。不能指望這樣的孩子一夜之間就能改變自身的弱點。辦法隻有一個——課後排練:第一步,將老師可能提的問題想好,思考如何回答;第二步,由同學代替老師提問,自己發言,反複強化幾次後,對提問便不再那麼緊張了;第三步,在課堂上不妨大膽舉手,說錯了不要緊,最壞的結果不過是被同學嘲笑,這也沒什麼,因為人人都有錯的時候。

76。幫助孩子脫離靦腆

一位女士曾對l2歲的女兒很擔憂——這孩子不愛與同齡人交往,沒有知心朋友。不過,她對年齡小的孩子很熱情,而且滿懷愛心,同時也會教導他們。於是這位母親安排女兒輔導一個鄰居小孩讀書,以使她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很快地,其他小孩也來找她幫助。她的成功以及孩子們的“崇敬”,大大增加了她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學校常常是孩子最先表現出靦腆的地方,也是糾正這種靦腆的重要陣地。然而,老師們很可能因忙於應付那些“調皮鬼”而忽略沉默內向的孩子。因此,父母要主動爭取幫助,以把孩子拉出自我封閉的圈子。請老師想辦法,讓你的孩子盡量輕鬆地參與討論問題。告訴老師,孩子可能想問有特殊興趣的問題,請老師對他的書麵作業給予特別注意——在這個領域裏,靦腆不會構成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