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螞蟻故事 (1)(2 / 3)

蟲子和小關同時打開自己的手機,看到一張,滿月的嬰兒的笑臉。

吃豬肉 看豬跑

小張家跟小李家住對門,兩家的孩子都上二年級,還是同一班。

這一天天氣炎熱,兩家都坐在弄堂小馬紮上納涼,就說起孩子了。小張家孩子一直在農村爺爺奶奶那裏上學,近些日子才從鄉下遷回市裏讀小學,因此小李提議了:“小張啊,聽說你家孩子沒讀奧數班啊,當心跟不上班裏進度。”小張嗬嗬一笑:“我覺得孩子太小讀奧數班不好,再說,報紙上講了,學奧數題對提高數學成績作用不大。”

小張這麼一說,小李不樂意了:“誰說的?我們家李明自打讀了奧數,數學成績提升了十幾個名次呢,一些人說奧數這不好,那不好,是他掏不起學費!”這話頭話尾,就有點影射收入不高的小張家。小張也是個倔性子,立馬叫來自家的孩子:“張亮,今天爸跟小李叔叔出兩道數學題,考考你跟李明。誰先答上來,給誰五塊錢買冰淇淩去。”

小李也叫來了自家孩子李明,小小弄堂裏,就擺開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為了公平,小張小李各出一道,然後分別抄在兩張紙上。小張出了個“兩件不同的上衣,兩件不同的褲子 可以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小李動了個心眼,他想起昨天李明剛剛學的一道奧數題來“雞兔同籠”,就出了這個“有若幹隻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裏,從上麵數,有10個頭;從下麵數,有26隻腳。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寫到“兔”字的時候,忘了下麵有點還是沒點,幹脆就換了個“豬”字,反正都是四條腿。

倆孩子一起動筆,第一道題算得都挺快,到第二道題,張亮速度慢了下來,他以前沒見過這類題,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就用了個笨辦法,在紙上畫起了一隻隻雞,一隻隻豬,好半天總算明白過來,寫出答數交了卷。這時他才發現,李明都交老半天了。

小李暗自得意,拿過兩份卷子評判。第一道,張亮回答是四種穿法,一件上衣,能分別搭配兩條褲子,兩件上衣是二乘二。再看李明的,說有九種搭配法。小家夥振振有詞,說沒規定一次隻能穿一條褲子,可以套起來穿啊。小李衝兒子挑起了大拇指,宣布這一題,李明勝!小張不置可否,看下一題。

下一道雞豬同籠,張亮那些個雞啊豬啊沒白畫,總算得出正確結果,雞七隻豬三隻。小李暗笑,他知道兒子有雞兔同籠題公式,答這個還不是小菜一碟?誰想拿過李明的答案來,上麵隻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小李有點氣,這是什麼意思?

李明解釋說:“這個題出得有問題,雞是兩隻腳,豬也是兩隻腳,所以十個頭的話,腳應該是二十隻。”小李氣得都要揚巴掌了:“誰跟你說豬有兩隻腳了?”李明回答得理直氣壯:“我看動畫片《豬豬俠》,不就是兩隻腳嗎?”“誰讓你按動畫片裏的?你要按生活中的豬!”

這時候,一邊的小張說話了:“李明從小到大生活在城市,哪見過真正的豬?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對他來說,就是‘隻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學奧數自然不壞,可是連起碼常識都不懂,不就本末倒置了?”

小李無言以對,拎著兒子胳膊進了屋。這事鬧得他挺不痛快,心想小張說的不是沒道理,但是奧數就不學了嗎?班上有一多半孩子都學呢,萬一跟不上咋辦?可是還在原來的奧數班學習,又怕小張看見了笑話,那個豬的俗語,他可是耿耿於懷。得,幹脆換個地方學吧,反正這類奧數班遍地都是。

主意打定,小李就到另一條街上的奧數班報名去了,填表,交錢,挺順利的。辦完了一抬頭,他看見小張過來了,開始還想躲躲,一眼看見對方左手拿張廣告單,右手拿張奧數報名表正填呢,不由就問:“哎,小張啊,你怎麼也填這個?”

小張看見他也嚇了一跳,也有點不好意思,說:“這事怪我,不該看他們的廣告,一看就想起了你那天說掏不起學費的話,隻好來報名了。”啥廣告這麼厲害?小李湊上去一看,隻見抬頭寫著幾行字:“您的形象,是吃豬肉的?還是看豬跑的?若您孩子上了全市最好的奧數班,那是您經濟實力的體現,是吃豬肉的象征!”

給刀片穿衣服

學校放暑假了,六歲的兒子山山跟我一樣成了宅男,整天除了看動畫片,就是坐在陽台上,透過玻璃窗往下看。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寫字,寫累了陪他一起看,看下麵的人間悲喜劇。那一天,山山看見一個收破爛的老奶奶在翻一個垃圾桶,居然一看就是半天。末了問我:“老奶奶那麼大年紀,為什麼不在家裏看電視?為什麼要拿走別人不要的東西?”我覺得有些事讓他遲點知道最好,想了半天才說:“因為老奶奶最怕別人浪費,所以把有用的東西再用一次。”

過了幾天,我把幾片鈍了的刮胡刀片扔進塑料袋,準備第二天下樓的時候帶下去,隨手扔進垃圾桶。可是幾小時後,我發現刀片都不見了。屋裏隻有我和山山兩個人,不用說,刀片被山山拿走了。我連忙去他的臥室,但他不在,再看房門也開了,山山到底拿著刀片幹什麼去了?現在可是晚上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