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不吐不快(3)(2 / 3)

列位看官,這個小小的糧食局冗官過多,人浮於事,上級領導還管不管?咱們的組織部門還管不管?

諸君且慢。據該局裏知情人說,此情狀正是這個“上級”、“領導”、“組織”給弄出來的。本來“局座”已有六七個,誰知去年縣領導又寫下條子,硬進5個,盡管你心中不樂意,又不服氣,可哪個敢哼半個“不”字?

今之中國,能夠上得“大大名氣”規格檔次的小小糧食局當然不太多,然而,隻要你細心考察,就不難發現,類似於這碼奇事、盛事的地區、單位、部門又比比皆是。要不,舉國上下大江南北“精簡機構除卻冗員”的呼聲也就不會這麼高。“膨脹——精簡——膨脹——再精簡”,周而複始——這一回該算是第幾回呢?

“機構尚未精簡,同誌仍須努力”,這就是小小糧食局大大的名氣給我們的啟示。

《萬科周刊》,1993.8.31

“研究研究”之研究

人長著個腦袋總是要分析事物、研究事物的。研究事物,於人類有益,於是人類的“研究”也就多了起來。治國安邦研究、富民強兵研究、體改研究、股份製研究、氣功研究、飛碟研究、艾滋病研究、安樂死研究……數不勝數。以研究為專業的人和團體就更甭說了:研究院、研究所、研究會、研究員、研究生……

人們的“研究”,大多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然而,誰也不敢保證有沒有“耍兒戲”、“客裏空”的。隻要你到一些機關走走,便會發現某些“研究”多得成了災。你出國或調動找他蓋公章,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就幾句“研究研究”;你要請他安裝或維修水電,央三求四促七督八,幾天過去,回答是“研究研究”;你投資要上項目,早將報告遞上數月,全無回音,催他,他卻說別急別急,正在“研究研究”。

列位看官,這等滿口“研究研究”之人士真是要將你之所求“研究”後再“研究”乎?想得美。他是說“研究研究”實則不“研究”,寢而不行矣!“研究研究”,隻不過是打發你搪塞你的一句文雅動聽的“逐客令”或給你吃吃“閉門羹”罷了。怪不得有此前來投資辦實業的洋客商在“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尚無結果時撫膺浩歎:“到這裏辦事,最怕的是‘研究研究’。”那些被“研究研究”害得不堪苦者總要無可奈何念起如是一首打油詩:“天下好事需多磨,研究研究何其多。不違紀來不犯法,悠哉悠域樂嗬嗬!”

問題還遠不止於此。近日在友人家中新獲一則有關“研究研究”之新解:一瘦經理與一胖經理找某單位某頭頭洽談生意,三四個小時過去還是“研究研究”,歸家時胖經理垂頭喪氣,而瘦經理眉飛色舞連聲道“好”!胖經理惑而問之,答曰:“他說‘研究研究’,實乃‘煙酒煙酒’之別音也。”胖經理大喜,遂給那頭頭裝去若幹“茅台”、“人頭馬”、“555”什麼的,果然馬到成功,生意一片火紅。

“研究”至此,未免要“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了!“研究研究”之深奧之玄妙到了如此田地,豈不令人痛心疾首?!如此這般“研究研究”下去,“四化”還能幹嗎?

《海南僑報》,1993.9.25

猜謎別話

節日遊園,總要惠顧那些燈謎。那年春節,為了猜一個“言行一致”(打一字)的燈謎,便站在那裏絞了足足老半天的腦汁。當從腦瓜中那一串串跳躍的“謎底”中猜出了那個“說”字時,個中之喜悅油然而生。而活潑伶俐的小女兒更是靈巧活躍,善於腦筋急轉彎,猜得又快又準,讓大人們自歎莫如。

猜謎是項動腦筋、逗人的遊戲。猜謎這玩藝未知始於何時發明者是誰,才疏學淺如我者是無法考證的。然《文心雕龍·諧隱》中就有“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之載,可知魏晉之時,已有了這玩藝。不過那時的“猜謎”實係文人墨客的一種“嘲隱”式的遊戲,與草民百姓們難以搭親。《紅樓夢》中的寶哥哥林妹妹們觥籌交錯之間所猜的謎,焦大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玩藝已發展成為一種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猜謎的功能自然是多樣,一來妙趣橫生;二來增長知識;三來激活思維,陶冶性情,裨益身心。君不見每次公園聯歡遊園時,燈謎那一攤總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內三層外三層的麼。

《西遊記》中寫那位菩提祖師,用戒尺在欲求長生不老仙法的美猴王孫悟空的顱蓋上連打三下,然後倒背著手,走人裏麵,將中門關了。別人早嚇得愣呆,可這美猴王心中暗喜,他早已猜破了這“盤中之謎”:打我三下者,乃教我三更時分留一份心;倒背著手走進裏麵關上中門,分明是教我從後門進去,秘處傳之妙道也。這菩提祖師是在設“謎”,而孫悟空這是猜“謎”。《三國演義》中的楊修,見曹操書寫“一合酥”三個字於盒上,置於案頭,竟取匙與眾分食之。操問其故,修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在這裏,曹操所設之“謎”早為楊修所猜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