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武又教龍敦根據風俗、民情,地形、山勢、水流的變化及不同應該采取的實際措施;根據天象、氣候變化的應變措施;根據形勢的優劣、變化應當采取的應變措施。
要力爭做到知敵知己,‘預謀在先,行動在後’,時時把握大形勢,處處搶占先機,力求把握絕對的主動權。
關鍵之處必須慎之又慎,適當之時又要當機立斷,不可有一絲猶豫。
狄武老先生知道龍敦驍勇,但是,一般來說,勇猛之人都存在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自信過頭,聽不得不同意見,過於迷信於武力,若被對手精心設計和誘騙,就會陷於萬劫不複之境地,曆史上確實不乏‘恃勇逞強’,卻最終陷於四麵重圍的悲慘境地的鮮活戰例。
狄武對龍敦反複強調的就是要時時注意到‘用人之力、用眾之力’,用‘智士之謀、忠心之諫’,不能‘剛愎自用’,必須清楚任何豪傑、勇士都有所長、短,體力、智力總有耗盡枯乏的時候,項羽在楚漢相爭之時,雖然英雄蓋世、勇冠天下,卻也抵不住劉邦一夥,‘合眾士之謀、集眾傑之力’,合力將他困於垓下,最後落一個勢窮力竭、自刎烏江的悲慘下場。
可見虎雖猛卻難敵群狼,象身雖大也不耐眾蟻啃食。
狄武又強調‘策略聯係實際’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了解對手的優勢和劣勢,最好能了解到對手的性格、習慣、癖好,了解天時、地理及其變化也就是《孫子兵法》所敘寫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了。
力爭做到對各地的將領人物、山川地貌、水文變化、兵眾多寡、訓練特點、心理強弱都有充分的了解,方可在臨敵應變之時搶得先機、爭得主動。
狄武還強調,相爭之時,要力爭做到‘先取勢,再取利’,萬不可為小利所誘、妖言所欺、美色所惑,要時刻保持警惕。
在兩軍對戰之時,既要力爭全勝,又要減少殺傷,更要避免無謂的殺戮,特別不能濫殺無辜、降卒,更不能像項羽一樣,一怒之下就命軍屠城。
狄武見龍敦對《孫子兵法》體會得差不多了之後,又開始教他《吳子兵法》、《六韜》、《三略》、《司馬法》等等在實際戰爭中的具體練兵、礪銳,察天時、識地利地應變之法。
狄武還教給他一些觀人、察變、論辯是非的奇謀詭辯之術。還根據現實需要給龍敦講解了天候變化之前的征兆,以備在具體應用時有先見之明。
為了防止龍敦在關鍵之時被舌辯之士所惑,又教了一些‘鬼穀先生’的詭辯、縱橫之術以備將來之用。
龍敦學習很用功,也很善於發問,深得狄武老先生的嘉許。
狄贇對用兵、爭戰的機謀、詭變倒是不太感興趣,他對財賦、稅務、府庫錢糧的管理倒是很感興趣,頗多心得,狄武也倒是由得他們根據興趣和所長,盡力教導他們。
龍敦白天就跟狄武先生認真學習,晚上就拿了鐵弓,獨身上山去獵取虎、豹、熊、狼等野獸以補充食物,不然,狄武老先生的那些梯田之中的所產之物,早就被龍敦吃個底朝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