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花園不同於一般皇家花園的富麗堂皇極盡奢華,卻頗有蘇州園林風格,講究淡雅和寫意,樹木疊石亭台樓閣布置別具匠心,顯得古樸而安逸。
芷雲喜歡花園,最近一年來,隻要是住在雍親王府,每日都要在這裏坐上一坐,如今,天有些冷,亭子罩著帷帳,沒有用法陣,而是點了爐火。
坐在鋪著狐皮墊子的石凳上,芷雲懷裏揣著個暖爐,已經長成小豆丁的樂樂偎依在她的膝下,這孩子也不知道像誰,雖然年紀幼小,可性子居然極是沉穩,剛一稍稍懂事兒,就很少哭鬧了,總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隻在父母麵前,偶爾還說幾句童言童語,在外人的眼裏,他甚至比那十幾歲的少年還要顯得穩當一些。
芷雲和歐陽都覺得不大好,他們更希望兒子開朗活潑一點兒,可康熙自從第一次見到樂樂,便極喜歡他的性子,非說樂樂像他,兩個人簡直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那位萬歲爺說話隻顧著自己高興,隔三差五地要孫子進宮,他自己是抱著寶貝孫子開心得不得了,可卻害得芷雲不得不一日三次往兒子身上添加保護咒語,防護法陣,而且,還得時不時地進宮接受那位德妃娘娘的敲打。
雖說芷雲本身有皇上看重,德妃又戴著慈善人的麵具,到底不敢怎麼為難她,可是,總在做實驗的緊要關頭被打攪,為此壞了好幾批上好的材料,這就有點兒膩歪人了。到了後來,每次德妃一召見,芷雲就稱病,反正滿京城的人都知道她身體不好,德妃也說不出什麼來。
愛新覺羅家的阿哥們大多是六歲開蒙,但是,年紀小的時候也不是什麼都不學,相反,每一個做親娘的,都恨不得自個兒的兒子小小年紀就能出口成章。
樂樂也一樣,今年還不到兩歲,芷雲就開始教他識字了,每天也不多學,有的時候五六個,有的時候七八個到十幾個。
這小子是個能耐住性子的,跟著芷雲學習,從來不會顯得毛躁,每個字念多少遍,寫多少遍,隻要芷雲開口說了,他一準會不打折地照辦。
而且,樂樂的記性極佳,他年紀還小,不能用記憶藥水什麼的魔藥來輔助,隻能靠自己,但是,每一次學會的字,就絕不會忘記,哪怕隔上十天半個月,芷雲再給他測試,還是能記得清清楚楚。
除了識字之外,芷雲也教給兒子一些簡單的數理化知識,一來這是基礎,無論做哪一個行當都需要。二來學會這些,對將來學習煉金術也有好處,雖然芷雲不是一定要兒子繼承自己的衣缽,成為一名相當優秀的煉金師,但是,如果將來兒子想要在這上麵有所發展,早點兒啟蒙還是很必要的。
當然,孩子年紀小,芷雲這裏的數理化教學,可不是應試教育裏那種,簡直足以讓人崩潰的,拿一堆數字公式往你腦子裏塞。
相反,對於寓教於樂,芷雲可是深諳其中精髓,她每天帶著樂樂玩一些遊戲,像搭搭積木,做做模型,或者假裝修一座小橋,壘砌個假山。一邊兒遊玩,樂樂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許多物理的知識,了解到怎麼計算承重,怎麼設計才更合理。
為了教會他算數,芷雲還帶著他去街上看人家的商鋪的經營,也讓他看家裏非常簡單的一部分賬目。總之,孩子雖然小,但芷雲卻根據他的聰明程度,有序地開發他的潛能。
至於其他的阿哥們必學的那些國語蒙語之類,芷雲卻不曾教,反正等到孩子大一點兒,給他施加一個通曉語言的法術,一切就不成問題了,有省事的法子,何必給兒子增加負擔。
不過,在對於兒子的教育方麵,芷雲和自家大BOSS的觀點卻有些不一樣。
也許是自己的童年被逼迫得很緊,所以,歐陽的意思是他的兒子應該盡情得享受童年,至少在八歲之前,應該快快活活地玩樂,學習什麼的,等長大再說。芷雲卻覺得,樂樂既然生在大清朝的皇室,無論如何,都應該早做籌謀,早一點兒懂事,早一點兒考慮將來,並沒有什麼不好。
當然,最後是歐陽妥協了,誰讓他是個男人,還是個疼愛老婆的男人,更何況,歐陽心裏多多少少也明白,芷雲的做法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