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隻有百餘輕騎,不會來劫營送死,一定是去搬請救兵!
“放走將領,截住其餘輕騎!”陳玉成吩咐一聲,縱馬衝出,直撲韓荀。
並州將士點起鬆油火把,齊衝而出。
韓荀揮刀來戰陳玉成,三五回合,已知對手厲害。無心戀戰,打馬就走。
陳玉成作勢追了一段,假裝被冀州輕騎纏住,大聲呼喝不許放走敵人。
並州軍已得將令,隻截殺隨行輕騎,故意放走韓荀。
一番激戰,韓荀隻帶著三五親隨繞路逃走,其餘冀州輕騎,盡被斬殺。
搶占東岸、阻斷交通、震懾敵膽,徐晃陳玉成部,付出傷亡近千的代價。
守敵終於膽寒,搬取救兵。一切,盡在計劃當中。
為了配合河內戰役,徐晃陳玉成部,必須把鄴城敵後備軍團,牢牢牽製在涉國城一帶。
他們清楚,即將到來的,是更慘烈的戰鬥,更大的傷亡。
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為擔當奇襲任務的郭侃部,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
太行山脈、大號山中,郭侃裴元紹裴元慶部,披荊斬棘,穿越大山。
為了隱蔽行蹤,郭侃沒選擇白陘通道,而是繞行隱蔽的山路。
黑山軍曾經活動在這一帶,軍中歸附的黑山軍做向導,帶著隊伍,翻越大山,在河內冀州軍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出走太行山。
穿行大山,無法攜帶太多糧食。
郭侃部,必須快速穿插,控製住共縣、汲縣兩地。隨後,才能從白陘通道獲得更多給養。
太行山南,狹長的平原,就是冀州軍控製的河內東部。
郭侃部的目標,就是河內東部,狹長平原的中心地帶——共縣、汲縣。
這兩縣的東部,是朝歌、蕩陰。西部,是獲嘉、修武等地。
占據這兩縣,便可將河內之地,堵在武德至獲嘉狹小的區域內,圍而殲之。
這一戰術,能否成功,取決於兩個先決條件。
其一,徐晃部,將鄴城敵後備軍團,吸引至涉國方向。
其二,檀道濟部,將獲嘉、修武之敵,吸引至沁水河畔。
可是,在通訊不便的情況下,郭侃部無從得知徐晃、檀道濟兩部,是否按計劃,吸引了敵軍。
如果友軍沒有完成任務,郭侃部將遭遇獲嘉、鄴城敵軍夾擊。在糧草無法得到補充的情況下,全軍覆沒,毫無疑問。
共縣、汲縣,就在眼前。
全軍隱蔽在山腳下,等待統帥郭侃最後的命令。
郭侃靜靜地注視著前麵開闊的平原。沒有立刻下達進攻命令,不是因為猶豫。郭侃隻是希望,用自己的鎮定,安穩屬下求戰之心。
奇襲,必然要承擔風險。
“裴元紹聽令!命你率部速取汎亭,掩護我軍攻取共縣、汲縣!”
“諾!”
“其餘各部聽令!先攻共縣,再取汲縣,申時之前,務必控製兩城!”
“諾!”
寂靜的太行山腳,突然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呐喊,並州奇兵,如下山猛虎,直撲而來!
信心,來源於對友軍的信任。
徐晃、檀道濟,一定能完成牽製敵軍的任務!
……
沁水河畔,攻取武德、山陽兩城的戰鬥,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