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兒見過棉花?”
“沒見過。但在漠北時,見過西域胡人穿的衣服,柔軟輕便且保暖,他們說,裏麵填充的是‘棉’。”
漢軍士兵,冬季的棉服,填充木棉,保暖性能很差。且木棉產量少,有些士兵,甚至隻是穿多層單衣。
劉芒一直找棉花,始終未果。
每到冬季來臨,士兵們便會凍得瑟瑟發抖,凍傷成為軍隊的最大敵人。
這個時代,大漢疆域內隻有木棉,沒有可供紡織的棉花。甚至隻有“綿”,而沒有“棉”這個字。
沒想到,靜兒竟然從胡商那裏,得到西域的棉花種子,並種出棉花!
棉籽上綻放的潔白、柔軟的絨毛,像純潔嬌柔的花朵,小姑娘無比珍愛,才作為禮物,送給劉芒。
經劉芒解釋,無垢也明白了,這不起眼的小樹,竟然真的是寶貝!
雖然有了棉花植株,但外來物種的移植栽培是大學問,必須有專業人才。
……
年關將至,各地諸侯相對消停,百官就位,朝廷正逐漸恢複秩序。
要過年了,想著把在河東的家人、下屬聚攏到一起過年。查點一下,除了駐防要地,無法趕來的,獨缺秦瓊。
冬至節後,秦瓊離開河東,應該能在年前趕回來,怎麼還沒消息呢?
……
秦瓊返鄉,隻帶了一個伴當,就是曾參與保護天子東歸,史進的族弟史阿。
史阿投軍後,被分派到秦瓊部,做了小校。人機靈,有武藝,腿腳勤快,秦瓊帶著他返回青州老家。
兩人兩騎,輕手利腳,一路順利。到了青州,濟南國曆城,秦瓊的老家。
秦家祖墳雖遭破壞,但已被劉備派人修繕一新。
秦瓊買了供品祭拜,向先祖告罪。又買了禮物,去拜謝劉備。
劉備待人親切,對待秦瓊這樣的人物,自然更加熱情。殷勤招待,席間難免說些久仰叔寶大名,唯歎相見恨晚一類的話。
劉備有套近乎挖牆腳的愛好,但雙方結盟,劉備不可能挖劉芒的牆角,即便有心挖角,也不會明著來。對秦瓊百般殷勤,更多的是習慣使然。
辭別劉備,秦瓊和史阿踏上歸程。
秦瓊離開河東時,劉芒曾囑咐過,讓他返程時,繞路洛陽,看看那邊的情況。以便為日後奉天子回歸東都,做些準備。
秦瓊辦事穩妥,帶著史阿,一路考察洛陽周邊幾個關隘,研究兵馬進退路線。
兩人在洛陽南線,經轘轅關、大穀關,來到伊水河畔。
伊水是洛河的重要支流,而洛河是黃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此處,龍門山和香山兩山夾峙,伊水穿流其間,緊要之處,一座險關,便是洛陽八關之一的伊闕關。
險要之地,也是洛陽南麵門戶之一,曾經有重兵駐守,商賈行人往來不斷。
而今,戰亂四起,洛陽已成廢墟,朱儁屬下兵馬不足,無力扼守險關。伊闕關,已被放棄,周圍百姓不勝山賊之擾,大多棄家出走,另謀生路。
如此險要關隘,竟遭放棄,秦瓊不禁慨歎。
想著日後重歸洛陽,定要扼守要隘,秦瓊和史阿策馬山水之間,考察周圍地勢。
不知不覺,已近黃昏。
史阿道:“二哥,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史阿,嘴有點貧,但在旅途,倒是個解悶的好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