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一)(1 / 1)

第一節流行病學

隨著腦血管病發病率不斷增高,目前公認其為危害人類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57個國家中死於腦血管病者占H.3%,其中40個國家腦血管病列死因前三位。我國死於腦血管病者多於心髒病及癌症,腦血管病居三大死因首位。由於高致殘率及複發率,腦血管病造成了大量的殘疾人群,給各國造成了沉重的社會及經濟負擔,目前已日益受到政府和醫學界的重視。

一、發病率

腦卒中的世界平均發病率為150萬~200/(10萬人口每年),日本發病率最高為287萬/(10萬人口每年),由於民族保健及飲食習慣的改善,近年已降到120萬~150萬/(10萬人口每年)左右。美國為260/(10萬人口每年),近年也有明顯的下降。

我國1982年六城市調查腦卒中的發病率為219/(10萬人口,年、1984年22省(市)調查為185/(10萬人口每年)。據一組對29萬人的監測結果,男性發病率為287/(10萬人口每年),女性192/(10萬人口每年)。1986年29省市自治區調查結果為H5.87/(10萬人口每年),農村發病率為83/00萬人口每年),城市為182/(10萬人口每年)。目前我國標準化的發病率為120~180/(10萬人口每年)、平均150/(10萬人口每年)。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2~1.5:1,平均為1.33:1,男性多發與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嗜酒、生活無規律、經常處於應激狀態有關。腦血管病發病率具有如下特點:城市高於農村;工人高於農民;腦力勞動者高於體力勞動者;沿海地區高於內地;漢族高於少數民族;北方高於南方。

由於對危險因素的有效幹預,目前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正在以每年大約的速度下降。

與發病率相關的重要因素:

年齡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50歲以下發病率低,50歲以上每大10歲,發病率提高1倍。55~64歲為200~5010/(10萬人口每年),65~74歲為500~1000/(10萬人口每年),大於75歲為1000~2000/(10萬人口每年)。腦梗死好發於60歲以上者,腦出血則提前10年,但從目前統計資料看,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栓塞性腦梗死發病年齡小於血栓形成,以中青年多見。

職業通過標化的發病率分析,工人及腦力勞動者分別高於農民和體力勞動者。但目前由於城鄉及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差別的縮小,發病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人種分布黑人高於白人;亞洲人高於歐洲人;國內資料漢族高於少數民族。

環境因素日本、南歐的希臘發病率高,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及北歐四國發病率低。據資料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及太平洋島嶼上的居民腦血管病發病率低。國內資料也具有北高南低的特點。

季節特點季節不同,發病率亦不相同。不同的濕度、氣溫、氣壓導致發病率差異,低氣溫、高氣壓、高濕度時發病率高。每年的7、8、9月份和12月份及次年的1、2月份為高發季節,7、8、9月份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率高,而12月及次年1、2月份以出血性腦卒中居多。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多發生在月末,而出血性腦血管病多發生在月圓時,並且具有3~6時及8~H時兩個高發時段,機製尚不清楚。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腦梗死占全部腦血管病的60~80%,平均為70%,其中腦栓塞約占5~8%。一組經18年隨訪資料統計,腦血栓占57%,腦栓塞占15%,世界衛生組織1971~1974年通過6391例腦血管病分析,腦梗死平均在40%以上,腦栓塞為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