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1 / 2)

第 58 章 五七章

第二日皇帝連頒三道詔令:

一,赦免文素,官複原職。

二,首輔捏造謠言意圖謀害他人,予以革職,永不敘用。

三,平陽王長留京城實為不妥,遣送回平陽,永世不得入京。

詔令一出,朝野頓時風傳攝政王已經將陛下製服,人人自危。

這些詔令頒下,攝政王便連夜趕回江南,幾乎毫不停頓。而朝政大權則仍舊握在文素手中,隻是皇帝稱病不再早朝,滿朝文武,特別是保皇黨,個個心慌難安。

這之後整個朝廷陷入一種無為狀態,文素幾乎足不出府,隻在一方院落中處理政務。而這期間,她除了將戶部尚書和陸坊這兩個罪臣收押了之外,其餘的幾乎什麼也沒做。

平陽王與她隻隔了幾道圍牆,卻再無半點交集。

據說他本該被立即遣送出京,奈何突然舊疾複發,便隻好先這般養著,待身子好了再說。

沿江之地的戰事自入秋後開始出現明顯的扭轉。

揚州一戰,廣陵王被斬馬下,攝政王威名大盛,人人風傳當初的戰神晉王又回來了,弄的江南那方幾個王爺人心惶惶,開始自亂陣腳。

深秋之際,蕭崢定下了渡江之策,隻因氣候漸漸轉寒,越拖越對渡江作戰不利。所幸揚州收複之後,當地百姓歡欣鼓舞,自發幫助士兵們擴建瓜洲渡頭,未至入冬,已經可以渡江。

選了個順風的日子,全軍兵分四路,三路成包抄之勢直逼江南,後方一路停於江麵,隨時備援。

一直處於指揮位置的蕭崢此番決定親自打頭陣,他還未曾忘記對文素許下的親手拿下江南的諾言。

瓜洲渡口直通潤州,未及靠岸便見到對方嚴密的船陣,箭羽如流矢般飛射而來,奈何蕭崢這方是順風,對方的射距大為受損,眼看便無法阻止朝廷軍迫近,對方不免軍心大亂。

蕭崢對水戰其實沒什麼經驗,好在此次有上天相助。眼前場景倒是與當年赤壁之戰有些相似,他受到啟發,便命人點燃箭簇,親自拉弓射出,一箭射落對方大旗,火星濺下,在這幹燥的深秋特別容易引燃,加上有風,一下子便燒起了一小塊。

將士們見狀紛紛效仿,長江江麵上,仿佛重現當年火燒赤壁的戰況。所幸那些士兵通水性,死傷倒沒有曆史上的那場戰役來的慘重,然而戰甲被毀,船陣被衝散,已失去了抵抗之力。

開頭便如此順利,朝廷軍皆認為此戰有上天相助,士氣越發高昂。蕭崢借機將這消息傳揚開去,對反王們的心理又是個不小的打擊。

江麵作戰三日,終於一舉擊潰對方。蕭崢毫不停頓,一路指揮著衝上岸。

陸地作戰是他的強項,當年作戰累積下的風評又好,以致於當地官員百姓紛紛投靠,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潤州。

緊接著兩路軍隊東西分頭開進,過五日,拿下整個鎮江府。

吳王此時正領著剩下的四個反王避於金陵府,聽到風聲,其餘反王皆勸他退避至無錫或蘇州,卻被他一口回絕,還將幾人大罵了一頓,接著便冷靜的分置了任務:

魏王帶五萬兵馬守住武進,廣陽王領五萬兵馬守住句容,齊王往南鎮於湖州,趙王則退守至宣城。

這四個地方連同吳王自己鎮守的金陵府,剛好對鎮江成合圍之勢,就算不能阻止朝廷軍,起碼蕭崢一一擊破也需要時間,這樣便讓他們有了喘息之機。

然而他們忘了投誠的蜀王早把他們的兵力布防賣給了蕭崢,收到探子回報的消息,蕭崢稍稍思索了一番,便做出了應對。

他沒有一一擊破,隻是先一鼓作氣攻破了離鎮江最近的句容城,而後便直接進入這個包圍圈的中心,仿佛主動羊入虎口,堂而皇之,不急不忙。

可就在吳王準備裏應外合將他一鍋端的時候,蕭崢已經先他一步派人去拜訪了幾位王爺,能收買的收買,不能收買的恐嚇,至少也要動搖一下他們的信心。

之後他將軍隊整編成為百人一隊的小組,分批次進攻這幾個地方,毫無章法,毫無規律,想到哪個地方便去攻打一下,什麼時候想到便什麼時候動手,打了就撤,完全是種赤|裸裸的騷擾!

吳王對此忍無可忍,有次竟不顧形象的站在金陵城頭對迅速撤離的騷擾分隊破口大罵,什麼皇室該有的禮儀風度,統統都去見鬼!

一直到初冬時節,騷擾分隊們經過無數次演練,已經成功找到了幾城兵力的強弱分別,於某個夜間大軍偷襲,直接拿下了兵力最弱的湖州。

而後封鎖消息,排遣騷擾分隊開往武進。

負責鎮守武進的魏王早就懶得理他們了,就打算讓他們自己玩兒吧,誰知這麼一放鬆,後麵大部隊突然撲到,又是一個一鍋端。

宣城的趙王聽到了風聲,忙不迭的夜奔至蕭崢營中請求歸順,並且很沒操守的保證自己絕對不像蜀王那樣要求重歸封地,還將主動送交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