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誌豪
父親用他的行為向我們演示了什麼是人性的高尚。
當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父親曾帶著我排隊買票看馬戲。排了老半天,終於我們和售票口之間隻隔著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們有8個12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穿著便宜的衣服,看來雖然沒有什麼錢,但全身幹幹淨淨。排隊時,他們兩個兩個成一排手牽手跟在父母的身後,他們很興奮地嘰嘰喳喳談論著小醜像,今晚必是這些孩子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刻了。他們的父母神氣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這個母親挽著父親的手,看著她的丈夫,好像在說:“你真像個佩著光榮勳章的騎士。”而沐浴在驕傲中的他也微笑著凝視著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沒錯,我就是你說的那個樣子。”
賣票女郎問這個父親,他要多少張票?他神氣地回答:“請給我8張小孩兒的,兩張大人的,我帶全家看馬戲。”售票員開出了價格,這人的妻子扭過頭,把臉垂得低低的。這個父親的嘴唇顫抖了,他傾身向前,問:“你剛剛說是多少錢?”
售票員又報了一次價格。
這人的錢顯然不夠。
但他怎麼能夠轉身告訴那8個興致勃勃的小孩兒,他沒有足夠的錢帶他們看馬戲?
我的父親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20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事實上,我們一點兒也不富有)。他又蹲下來,撿起鈔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說:“對不起,先生,這是你口袋裏掉出來的!”
這人當然知道原因。他並沒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絕望、心碎、困窘的時刻幫了忙。他直視著我父親的眼睛,用雙手握住我父親的手,把那張20元的鈔票緊緊壓在中間,他的嘴唇發抖著,淚水忽然滑落他的臉頰,答道:“謝謝,謝謝您,先生。這對我和我的家庭意義重大。”
父親和我回頭跳上我們的車回家。那晚我們並沒有進去看馬戲,但我們也沒有徒勞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