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人類意識產生之謎(2 / 2)

神經科學家在研究實驗動物的大腦時也是如此,神經解剖學幾乎都是研究死亡後的動物(包括人類),而神經生理學家大都隻研究麻醉後喪失意識的動物,此時受試對象已不可能具有任何痛苦的感覺了。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戴維·休伯和托斯滕·威塞爾作出劃時代的發現以後,情況更是如此。他們曾發現,麻醉後的貓大腦視皮層上的神經細胞,對入射到其眼內的光照模式呈現一係列有趣的反應特性。盡管腦電波顯示,此時貓處於睡眠而非清醒的狀態。

要研究清醒狀態下動物腦神經反應的特性,是一件更加困難的事情(此時不僅需要約束頭部運動,還要禁止眼動或詳細記錄眼動)。因此,很少有人做比較同一個大腦細胞在清醒和睡眠兩種狀態下,對同一視覺信號的反應特性的實驗,傳統的神經科學家回避意識問題,這不僅僅是因為實驗上的困難,還因為他們認為這一問題太具哲學味道,很難通過實驗加以觀測。一個神經科學家要想專門去研究意識問題,很難獲得資助。

生理學家們至今還不大關心意識問題,但在近幾年,某些心理學家開始涉及這一問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忽視神經細胞或者說對它們缺少興趣。相反,他們主要想用標準的心理學方法對理解意識作出貢獻。他們把大腦視為一個不透明的“黑箱”,我們隻知道它的各種輸入(如感覺輸入)所產生的輸出(它產生的行為)。他們根據對精神的常識性了解和某些一般性概念建立模型。該模型使用工程和計算術語表達精神。

關於“意識”研究的結論,總結於下:

1.關於什麼是意識,每個人都有一個粗略的想法。因此,最好先不要給它下精確的定義。因為過早下定義是十分不理智的,在對這一問題有較深入地了解之前,任何正式的定義都有可能引起誤解或過分的限製。

2.詳細爭論什麼是意識還為時過早,盡管這種探討可能有助於理解意識的屬性。當我們對某種事物的定義還含糊不清時,過多地考慮該事物的功能畢竟是令人奇怪的。眾所周知,沒有意識你就隻能處理一些熟悉的日常情況,或者隻能對新環境下非常有限的信息作出反應。

3.某些種類的動物,特別是高等哺乳動物可能具有意識的某些(而不需要全部)重要特征。因此,用這些動物進行的適當的實驗有助於揭示意識的內在機製。因此,語言係統(人類具有的那種類型)對意識來說不是本質的東西,也就是說,沒有語言仍然可以具有意識的關鍵特征。當然,這並不是說語言對豐富意識沒有重要作用。

4.在現階段,爭論某些低等動物如章魚、果蠅或線蟲等是否具有意識是無益的。因為意識可能與神經係統的複雜程度有關。當我們不論在原理上和細節上都清楚地了解了人類的意識時,這才是我們考慮非常低等動物的意識問題的時候。

出於同樣原因,我們也不會提出,我們自身的神經係統的某些部分是否具有它們特殊的、孤立的意識這樣的問題。

5.意識具有多種形式,比如與看、思考、情緒、疼痛等相聯係的意識形式。自我意識,即與自身有關的意識,可能是意識的一種特殊情況。但姑且還是先將它放在一邊為好。某些相當異常的狀態,如催眠、白日夢、夢遊等,由於它們沒有能給實驗帶來好處的特殊特征,我們在此也不予考慮。如果這看來像是唬人的話,你不妨給我定義一下基因這個詞,盡管我們對基因已經了解許多,但任何一個簡單的定義很可能都是不充分的,可想而知,當我們對某一問題知之甚少時,去定義一個生物學術語是多麼困難。

以上隻是心理學家們對意識的探討,但是究竟意識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產生的,到現在還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