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直以來都在為人類的起源進行探索,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長江下遊的河姆渡人從被發現一直就是一個謎,他們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他們之後又去了哪裏?人們一直在思索這些問題,並希望能找出這些答案。前幾年,一個打井隊給大家帶來了好消息,一個沉睡在地下幾千年的田螺山遺址將讓我們和古人對話,也可以幫助我們揭開河姆渡人神秘的麵紗!
神秘的河姆渡人文化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一帶是一片沼澤地,人們不能從平地起房屋,於是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時,先打下長1米左右的木樁,木樁上架設縱橫交錯的橫梁,然後再在橫梁上鋪上10多厘米厚的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櫞、蓋頂。這樣的房屋構造很麻煩,專家把它叫做“幹欄式建築”,河姆渡人也因為這個建築而一舉成名。
幹欄式建築的地板能防濕、防蟲蛇,而且河姆渡人還可以用下邊來養家畜,雖然從他們的房子還原圖來看,人並不能在地板上的居室內直立地行走,但是,這個建築比起依據環境而進行的巢居已經有了很大進步。
從建築上來看,河姆渡人已較熟練地掌握伐木、加工樁、柱、梁、板等建築構件技術,梁柱間已開始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拚,與現代的木工活已經很相似,而且在一些構件上還刻著雙圓、直線、斜線、植物莖葉等裝飾圖案,可見河姆渡人雖然作為很古老的人類,但已經有很高的智慧和審美能力了。
人們在遺址中還出土了幾支木質船槳,它與現代遊船劃槳大體接近,是目前中國已發現船槳中最古老的幾支。看來當時河姆渡人已經開始用船、筏等進入到水中去采集所需要的東西了。除了這些外,還出土幾百件木器,有刀、匕、錘等,與其他的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有很大差別。
他們在食物方麵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水稻,從遺址殘存物中還可以發現,有葫蘆、橡子、菱角、棗子等植物,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動物,豬、狗、水牛等家養的牲畜也是他們的主要食物。對於七千年前的古人類來說,這一切都似乎都太先進了。與其說遺址是對曆史的發現,更不如說是帶給我們更多解不開的謎。
打井打出來的田螺山
很多中外古文化研究者一直在研究河姆渡,但總也無法知道這些近萬年前的秘密。2000年初,一個個體企業為了建廠房開始挖水井,挖到兩三米的地層時,發現了一些陶片、石器和木頭。之後經過漸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專家的考古發現,這裏埋藏著與河姆渡極為相似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