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十三章:魏夫人(2 / 2)

從6月到8月的解放前夕,是一段難撐難熬的日子。城內戒嚴,物價飛漲,國民黨的金洋券、銀洋券一麻袋一麻袋往黃河裏扔,一萬元買不了個燒餅。瘦鵬每月掙的幾百萬元,簡直是一堆廢紙!

這個剛剛組合的家,鍋碗瓢勺不全,炒菜支鍋的三塊土坯,還是向鄰居借的。隻剩下半袋麵粉,頓頓是白水拌疙瘩,缺油少醋,還不敢敞開肚皮吃呢!飽經風霜的康素珍,什麼罪都受過,什麼福也享過,甭看勒著腰帶過活,還是挺精神。隻是整天沒事圈在屋裏,百無聊賴,天性愛動愛鬧的康素珍,實在難耐寂寞。

她斜靠在被摞上,眼睛從東旮旯溜到西旮旯,琢磨可以自娛自樂的事兒。忽然眼睛一亮,見櫃台角碼著一堆瘦鵬從黃河裏撈回來的金洋券。嘿,這下有活幹了,她就像孩子一樣地跳起來。

在妓院,她可是折疊工藝的巧手。金洋券又寬又厚,正好用來迭扇子。扇頭寬二指,扇尾寬一指,疊好曬幹,再用錢線一點點聯起來,就成了一把折疊扇。扇尾綴上一個穗兒。

"嘩啦"打開。嗬,扇麵上是一色的蔣介石大光頭!

她把疊好的一把把扇子曬在屋門口,就像花店一樣。這下來買賣啦,試驗所裏的孩子們,一窩蜂似地跑來看。她高興地把自己的"傑作"分給他們。

扇子發完,又一群孩子湧進院裏。她突然靈機一動,說:"這樣吧,你們明天來,咱們玩有獎遊戲好嗎?"

"好!"孩子們一蹦三跳地跑了。

第二天上午,六七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女娃應邀而至,她儼然是個小大姐,把早就想好的遊戲規則告訴他們。條件是:輪流劃拳,輸給誰,給誰一把扇子;贏了誰,就讓她"跳山羊"。

劃拳,可是她當年的拿手好戲。在酒桌上,那麼多嫖客都不是她的對手,輸一次罰一杯酒,個個被她灌得酩酊大醉。和孩子們劃拳,無非是剪子剪毛巾,毛巾包錘子,錘子砸剪子,對她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跳山羊"是康素珍在戲班學武生時練過的基本功。幾年不練,正好活動活動筋骨。

她倒背雙手,開始跟孩子們逐個劃拳。喊完"一、二、三",必須同時出手,就在出手一霎那,她能揣摩出對方的拳勢,隨機應變。讓對方既看不出手慢,又識不破變化,這是劃拳的一種技巧。

眼看他們一個個敗在自己手下,越發得意地發號施令:讓敗兵們等距離排好,貓下腰,兩手拄在膝蓋上。她就像個得勝將軍,一溜小跑,飛身"上馬"。跟這會體育場上跳欄一樣,在第一個"山羊"背上用手一拄,兩腿騰空如撩叉狀,飛身而過。接著第二個、第三個……

不知玩了多久,抬頭看天,太陽已經偏南了。

"走吧,走吧,下午再玩!"她怕誤了瘦鵬下班吃飯。

"不嘛,不嘛,再玩一會兒!"孩子們不肯罷休。她知道,他們還在垂涎著那些得不到手的扇子。

"好,等一等!"

她匆匆跑到廚房,在開沸的鍋裏胡亂拌點疙瘩,捅旺爐火,又返身去玩。

又不知玩了多久,忽然,一股糊爆味兒直鑽鼻孔。她陡地一驚,忙往廚房跑。掀鍋一看,糟糕,水熬幹了。"滋滋"冒黃泡,疙瘩成了坨坨,黑糊糊粘在鍋底。她顧不得多想,忙伸手去端鍋。這下更慘,手指都沾在鍋上,燙得"哎喲"一聲,把鍋摜在地上。

恰在這時,瘦鵬回來了。他默默拿起鐵鏟去鏟疙疤,不想疙疤和鍋底沾成了一塊,一下子鏟成了無底洞。

瘦鵬看她變臉失色,反倒笑著安慰:"沒事兒,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會我到小西湖再買一口!"她哪顧這些,兩手疼得呻吟起來。

瘦鵬走過來。看看康素珍的手,可急眼了,"咚咚咚"一溜小跑出了屋。

過了一會,他從鄰居端來半碗醬油,讓她浸在裏麵,說是能治燙傷。

手泡在醬油裏,涼森森的,果然疼痛減輕了好多。這天夜裏,瘦鵬一宿沒睡,他抱著她斜倚在床頭,端著醬油碗,一直陪伴到天明。

望著體貼入微的丈夫,康素珍突然想起與這夜非常相似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