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揭秘神奇的科學發現(7)(3 / 3)

最後,倫琴得出一個結論:這種奇異的射線是一種極具穿透力的新射線。由於倫琴在當時還沒有能完全解釋清楚這種射線,所以就將它命名為“X射線”。

光導纖維的發明與信息高速公路之謎

光導纖維的發明得從激光說起,因為光纖通信技術中用於傳輸信息的光,不是普通的光,而是激光。

1960年,年輕的美國物理學家梅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他還用這種激光器發出了一種神奇的激光。從此,光通信有了發展。

光譜線很窄的激光是純度極高的單色光,其特性是:振動規則,單一頻率,能量高度集中,方向性好,亮度極強。信息可以通過它傳輸。

1970年,超純度玻璃纖維由美國康寧玻璃公司首次製成,光衰減為20分貝/千米的玻璃絲。光以這種拉得很細的玻璃絲——光纖作為“導線”,可以從一端傳到另一端。科學家做了許多實驗後發現,無論玻璃絲彎曲到何種程度,隻要有合適的入射光角度,在玻璃絲內來回反射的激光便會沿著導線傳到很遠很遠的對端。人們把這種玻璃絲稱作光導纖維,光纖是對它的簡稱。光纖包括兩層,中間的一層是直徑隻有幾微米的纖芯,外麵的“包層”是用玻璃或石英製成的,這層對光具有極強的反射能力,光纖的外層還裹有厚厚一層保護光纖的塑料。光纖就這樣緊緊地“封閉”住光,讓其經過多次反射後到達另一端。信息傳遞的速度由於光纖通信而大大加快,信息從此走上了“高速公路”。在一根比頭發絲還細的光纖中,可以同時傳輸幾千套電視節目或者幾萬路電話”這樣大的通信容量的確令人吃驚。而最先進的“光波複用”技術,還可以將其提高幾十倍。

避免沙塵暴的有效途徑是什麼

美國政府大力提倡免耕法,那裏的玉米栽培已有一半麵積采用了這種方法。而在加拿大,法律明文規定廢除鏵式犁,以保證免耕法的實施。日本,伊朗,菲律賓等國家,他們普遍采用的推廣免耕法的方法是用立法的形式來樹立其權威性。這一切都是從沙塵暴和水土流失中吸取了教訓後的覺悟。1934年,一場席卷大片國土的沙塵暴出現在美國西部,其他不說,單單卷入大海的土壤就有500萬噸。這場災難,使美國人大為震驚,也使全世界的人們為之瞠目:我們陸地能經受得住多少次這樣的折騰呢?人們不會忘記,美國的西部是移民去開發的。整個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歐洲有大量的移民絡繹不絕地進入美國西部,肥沃的土地成為移民們的天堂。

但是經曆了1934年的沙塵暴之後,一些農業研究部門和生產者認識到這種多次反複用機械耕作的方式,其實是弊多利少。原始的農業耕作方式又被有些人重新提了出來:播種時隻是在前一茬作物的耕地上,挖一個穴,或開一條窄窄的溝,將種子撒下去,至於前一茬作物留在地裏的死株碎片,則不去翻動它。這樣的耕種方法,既可以避免雜草泛濫,同時照樣可以出新苗長莊稼,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率也降低了。最大的好處是,耕地的表層由於翻動少,受到的破壞也就少,從而能減少或避免水土流失。有些坡度的耕地采用這種方法更有必要,它的意義在於不僅避免了水土流失,還能增進土壤的團粒結構,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這樣,土壤中水分的滲透和貯存就更好了。

在對這種原始農業的耕作方法進行分析之後,美國一位名叫哈利·楊的農業生產者,從中得到啟示。為了在實踐中證實自己的想法,60年代初期,哈利·楊在自己的4.25畝土地上開始了實驗。他用的方法就是開溝直播的耕作方法,不翻耕土地。實踐證明,這一耕作方法獲得了成功,並且由此被賦予了一個專業的農業耕作名稱:免耕法。

探索製氫新途徑

氫不是一次能源,必須通過其他能源來轉換。人們現在常用的製氫方法,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然氣為原料,讓其在高溫下與水蒸氣反應,從而得到氫。可是這樣做會消耗大量能源,也會汙染環境,因此得不償失。人們想尋找出新的製氫方法,從而使氫成為方便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