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揭秘神奇的科學發現(4)(3 / 3)

黃金分割定律的發現之謎

黃金分割律很早就被人們發現”攸多克薩斯是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數學家,他曾對“如何在線段AB上選一點C,使得AB:AC=AC:CB”這樣一個問題進行過認真地研究,並發現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黃金分割律“C點應設在何處呢?讓我們先設定線段AB的長度是1,C點到A點的長度是X,則C點到B點的長度是(1–X)”於是1:X=X:(1–X)解得x=(–1±5)/2

舍去負值,得

x=(5–1)/2=0.618。

“0.618”是唯一滿足黃金分割的點,叫做“黃金分割點”。後來,人們進一步發現了黃金分割點最深層的秘密。

100多年前,一位心理學家做了個實驗,特別有趣“他別出心裁地設計了許多不同的矩形,並邀請許多朋友來參觀,請他們從中選擇一個自認為最美的矩形”最後,592位來賓選出了4個矩形。這4個矩形個個都協調,勻稱,舒適,看上去確實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大家不禁要問,這些矩形的美來自何處呢?

心理學家親自對它們的邊長進行了測量,結果發現它們的長和寬分別是:5,8;8,13;13,21;21,34。其比值,又都接近0.618,真是出乎人的意料:5:8=0.6258:13=0.61513:21=0.61921:34=0.618這難道純粹是一次巧合嗎?

隻要留心觀察,就不難時時發現“0.618”的蹤跡“一扇看上去很勻稱的窗戶,一冊裝幀精美的圖書,它們邊長的比值都接近0.618”有經驗的報幕員,決不會走到舞台的正中央亮相,而是站在近乎舞台長度的0.618倍處,給觀眾一個美的享受。哪裏有“0.618”,哪裏就有美的影子。連女神維納斯的雕像上也都烙有“0.618”的印記“不信的話,測量一下這尊女神身長與軀幹的長度就知道了”對一般人而言,其身長與軀幹之比大約隻有0.58。從這裏我們不難發現芭蕾舞演員在翩翩起舞時,不時地踮起腳尖的原因。

這些當然不是偶然的巧合。數學家會告訴你美的原因:所有這些都在遵循著數學上的黃金分割律。

人們重視黃金分割,故為其冠名以“黃金”二字。藝術家們發現,若遵循黃金分割律來設計人體形象,人體的身段就會達到最優美的效果;音樂家們發現,若將手指放在琴弦的黃金分割點處,樂聲就更加洪亮,音色就更加和諧;建築師們發現,若遵循黃金分割律去設計殿堂,殿堂就顯得更加雄偉莊嚴,去設計別墅,別墅將更加舒適;科學家們發現,若在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運用黃金分割律,能夠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黃金分割律的應用極其廣泛,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它的確稱得上是幾何學的一大寶藏。

“蒙汗藥”之謎

小時候讀《水滸》,特別喜愛“母夜叉孟州道賣藥酒”這一段,對孫二娘的特種武器——蒙汗藥印象很深。以後又讀過《醒世姻緣傳》,《小五義》等明清小說,更對這一神奇藥物耿耿於懷。請教過一些老者,或認為傳說;或斥之小說家妄言,不可輕信。其實,蒙汗藥的存在未必不可信。古人對蒙汗藥早就有過存疑和研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力圖解開蒙汗藥的奧秘。綜合各家之言,蒙汗藥的藥物構成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押不廬”說。周草窗《癸辛雜誌》說:“回回國有藥名押不廬者,土人采之,每以少許磨酒飲人,則通身麻痹而死,至三日少以別藥投之即活”。押不廬,李時珍《本草綱目》曾予著錄,並指出這是一種草,麻痹效果雖“加以刀斧亦不知”“押不廬僅生於西土,其他地區很難覓得”蒙汗藥的主藥是否就是押不廬很難說。

二,“草烏末”說。草烏末就是草烏研磨的末。草烏是中醫常用的藥物。《齊東野語》記載:“草烏末同一草食之即死,三日後活。”經化學分析,草烏含有頭堿,新烏頭堿及次烏頭堿等,而烏頭堿對人體的各種神經末梢及神經中樞具有先興奮後麻痹的作用。明定王朱的《普濟方》中載有用於麻醉的“草烏散”就是以草烏末為主料。以草烏末作蒙汗藥的主料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