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得不作這樣的結論:現在如不采取明智果斷的行動,海洋就會像今日的陸地一樣,變得雜亂汙穢了。屆時,損失最大的還是地球上的人類。
目前雖然已經遲了,但還是希望。不過,從大規模破壞海洋轉而保護海洋,是一件艱巨的工作。世界各國須共同訂立一項國際海洋政策,犧牲狹隘的本身利益,以保存這個廣闊的領域。海洋是我們祖先留給人類共有的財產。為了人類的前途,這件工作必須列為當務之急。這一件工作,考驗我們人類的才智,考驗我們做人之道,也考驗我們對子孫後代的道義責任感。具體說來,我們必須采取下列主要措施:
1.如果辦得到,就不要把廢物棄入大海,大湖及河流海灣的近岸處。
經過處理後起碼與海水的天然性質相同的液體廢物除外。
我們快要沒有拋棄廢物的地方了。我們現在別無他法,隻能利用科技設法把廢物再循環,送回經濟體係中再加以使用。近來世界各國在控製海洋汙染方麵頗有進展,這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
2.為了不讓陸地上隨處可見的混亂與破壞情形發生在海洋中,我們在進行新的海洋建設(諸如建造朝向海麵的噴射機場,或在新區鑽探近海油井等)之前,須先訂立嚴格的限製條例。
新工程的每一階段,都要讓公眾知道,並與公眾商量。例如決定是否應當讓海洋工業及其附屬裝置在海上建立,或者是否讓超級油輪在沿岸水域行駛等,都要征詢公眾的意見。
至於近岸油井,在生態環境易受影響的地區,就應停止鑽探。除非有足以服人的證據表示新井無礙於海洋環境而又有可靠技術能控製漏油事件,否則應當禁止鑽探任何新油井。在此之前,海中不屬於任何國家的未采油藏及礦藏,都應暫不開發。
3.在無可估價的受潮地大肆疏浚與填土,及以“改進”為名開辟沿海地帶,都必須立刻停止。
有些海洋生物學家嚴厲指出,我們若不立即采取行動,目前海洋汙染的情形正在加速惡化。五十年後,或者還不用五十年,海洋生物有可能會滅絕。
失蹤的“大西洲”之謎
世界文明史上最大的謎,是關於大西洲的。
公元前4世紀,柏拉圖在他的兩本對話集《蒂邁烏斯篇》和《克裏提亞斯篇》裏,描繪了一個有關大西洲的故事:遠在古代,海峽彼岸有島,島名叫亞寺提斯。海神波塞冬把它賜給了大兒子大西,大西在島上建起了大西國。於是,人們便把這個島嶼稱作大西洲,把周圍的海叫做大西洋。
一夜沉沒的大西洲
柏拉圖在書中描述:大西洲是一座副熱帶島嶼,方圓39.88萬平方千米,人口估計有2000萬。島的北部,崇山峻嶺綿延不斷,形成一座天然屏障。在公元前1.2萬年左右,大西國到了鼎盛時期,當時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很快成了文明世界的中心。
柏拉圖還對島國的風土做了進一步的描繪:大西洲麵積比小亞細亞和利比亞之和還大。那裏土地肥沃,礦產豐富,人們會冶煉,耕作,建築。
那裏道路四通八達,運河縱橫交錯,貿易往來十分發達。為了攫取更多的財富,他們四處擴張,有強大的船隊,曾經征服了包括埃及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大片區域。不料,災難降臨了。
大西洲遇到了飛來橫禍,一場毀滅性的地震和隨之鋪天蓋地而來的海嘯,使整個大西洲載著都市,寺院,道路,運河及全體國民,在一夜之間沉陷海底,消失得無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