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一天古大陸發生了可怕的轟鳴,刹那間,天崩地裂,山呼海嘯,火山噴發,岩漿流溢,古大陸的居民與遼闊的國土在一夜之間沉入汪洋大海之中,僅有幾處高地露出洋麵,僥幸生存下來的居民被隔離在一座座小島上。古大陸的輝煌瞬間灰飛煙滅,再也沒有人記得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古大陸,更沒有人知道這裏曾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喬治瓦特將遠古時期太平洋中姆大陸的情形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世人麵前。
1863年,法國學者德·布爾布爾在馬德裏皇家曆史學會圖書館裏,發現了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時代的神父狄埃戈·德·蘭達撰寫的《尤卡坦事物考證》又稱《尤卡坦紀事》手稿,他根據手稿中記錄的瑪雅象形文字草圖,閱讀了現收藏在西班牙的瑪雅文獻《特洛阿諾抄本》,發覺其中有兩處記錄了一個名叫“姆”的大陸因火山災害而消失。他認為姆大陸位於大西洋中,姆大陸一名由此而來。
中美洲尤卡坦半島瑪雅遺址的最早發掘者,法國學者奧格斯特·普倫金(1826~1908年)在其所寫的《姆大陸女王和埃及斯芬克司》一書中,依據《特洛阿諾抄本》和瑪雅遺址奇欽伊紮中的壁畫等材料,作出了頗富羅曼蒂克的設想。他認為,古代近親結婚較為普遍,當時姆大陸由女王姆當政,為了獲得女王的愛,她的親兄弟科(美洲獅)與阿克(龜)展開了生死搏鬥,最後阿克殺害了科,霸占了女王姆,並從她手中攫取了對姆大陸的統治權。女王姆感到恥辱,於是逃奔埃及。為了悼念死去的兄弟科,她興建了斯芬克司像,自己改名伊西絲(埃及女神),創建了燦爛的埃及文明。
普倫金也認為姆大陸消失在大西洋中,與德·布爾布爾的觀點不謀而合,但與喬治瓦特的觀點大相徑庭。然而他們都一致認為,中美洲的瑪雅人是姆大陸的移民。
喬治瓦特的研究成果還表明,姆大陸的居民和古代印第安人一樣,崇拜太陽神,不僅懂得使用火,而且還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字——一種原始的刻畫符號。他們用長方形表示國土,盛開的蓮花表示姆大陸……這種刻畫符號實際上就是紀念姆大陸消逝的碑銘,隻不過無人能夠釋讀而已。此外姆大陸的居民還會燒陶,編織,繪畫,雕刻,造船以及航海,漁業也很發達。
至於姆大陸消逝後遺留下來的城市遺跡,喬治瓦特認為在太平洋諸島上比比皆是。當時屬於姆大陸一部分的複活節島幸免於這場災難,沒有沉入海底,現在島上的眾多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板很可能就是姆大陸的遺物。波納佩島附近的南馬特爾小島上的建築遺址以王陵所在的。神廟島。為中心,共有90餘座人工島,每座島上均有高約10米的玄武岩石城牆,島上還設有防波堤,牢獄等,據說也是姆大陸的遺跡。塔西堤島上有一種類似中美洲金字塔的建築物,也是姆大陸的遺物……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些互不相關的遺跡,遺址和遺物果真是消逝的姆大陸居民創造的嗎?從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來看,太平洋諸島上的居民居住曆史至多不超過3000年。如何解釋12000年前消逝的姆大陸與太平洋諸島之間的時間差異呢?
值得一提的是,喬治瓦特依據的最重要文獻材料之一《拉薩記錄》是在我國西藏拉薩市的某寺院中發現的,它是記載4000年前占星術的文獻。
他依據的其他幾件原始文獻——瑪雅古文獻《特洛阿諾抄本》,《德累斯頓抄本》,《波斯抄本》,《科特西亞抄本》等也是記載占星術的文獻。這些文獻中都記載了姆大陸消亡的情況。
《拉薩記錄》中提到姆大陸的沉沒是發生在編寫該書之前8062年的事件,《拉薩記錄》是距今4000年前的作品,據此可以推知,姆大陸的沉沒是在距今12000年前,恰與阿特蘭提斯大陸(大西洲)沉沒的時間相當。
喬治瓦特認為這兩個古大陸是由於共同的原因而沉入汪洋大海之中的。
喬治瓦特還根據多年的研究成果描繪姆大陸居民的移民路線。他認為,人類文明發源於姆大陸,繼而傳播到美洲大陸,然後又從美洲大陸傳播到大西洋上的大西洲,最後才從那裏傳播到埃及,歐洲和非洲,因此,姆大陸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根據現代地質學常識,大洋的地殼是由較重的玄武岩構成,大陸的地殼由較輕的花崗岩構成,海底地殼與陸地地殼存在著本質的差異。
1968年,日本東海大學海洋研究所的“白鳳丸”號科學考察船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海底打撈出一塊花崗岩石頭,當時它被認為可能是由來自阿留申群島的洋流攜帶而來的。無獨有偶,1973年10月23日,日本東海大學海洋考察船“望星丸”號在九州島附近的海域打撈出一個含有花崗岩的大錳塊,顯然再用洋流來解釋錳塊的來源未免牽強附會。科學家們將這兩起發現聯係起來推測,它們會不會是沉入海底的姆大陸殘留物呢?日本科學家們正通過對太平洋底全麵,廣泛的科學考察,力圖發掘出新的材料,以期對姆大陸的存在與否作出一個可信的解答。最後需要提出的是,在地質學上,一般認為地球上最後一次造山運動——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發生在距今6000萬年前,而喬治瓦特卻認為地球上山脈的形成是在距今12000年前,兩者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該作如何解釋呢?地球表麵幾度浮沉,滄海桑田固然是事實,但是浩瀚的太平洋中,果真存在過這樣一個高度文明的姆大陸嗎?也許這僅僅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類一個天真善良的願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