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留在香港海外領的四艘船之外,其餘十二艘船都會開回國內,執委會已經下了文件,這些船開回國內後將會進行改造,直接裝上蒸汽輪機,然後進行重新漆裝,成為澳洲的新式蒸汽船。
改造成蒸汽船沒有問題,但關鍵性的問題在於蒸汽船的動力來源於煤炭,需要使用煤炭作為燃料,驅動蒸汽機工作,帶動轉輪,船才會跑起來,否則船還是普通的船,並不會有太多優勢。
要想展蒸汽船的前提時,必須弄出合格的蒸汽機,這個第一步算是已經解決了,第二個步驟則是要建立一些加煤站,一艘船裝載的煤炭越多,也就意味著運載的貨物越少。
貨物的比例於煤炭,那從經濟效益上來,這個蒸汽船是不劃算的,而且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造成運輸成本上升,畢竟運輸成本上升之後肯定會對貨物的價格也進行調整。
要想降低成本,保證蒸汽船的優勢,就是在每間隔一段距離,建有一個加煤點,保證船舶的動力不會斷,又保證了蒸汽船的優勢。
所以想要展本土航運貿易,其實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需要解決中途加煤的補給點,從長安鎮到巴達維亞這段海路距離有兩千多公裏,這兩千多公裏可不是完,即便是完美號加滿油的情況下也會消耗三分之。
林文棟做了一個測試,每相隔五百公裏必須建設一個加煤點,這樣對船舶來有一定的好處,既能保證運輸量,又能保證蒸汽船的運輸優勢。
但是五百公裏建設一個加煤站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有些海域根本沒有島嶼或者隻有一個島礁,根本不適合人居住,所以這也隻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數據,按照正常情況來,蒸汽船加滿煤炭的運輸情況下,可以跑到一千公裏,不過這要和船長的操作熟練度有關。
在順風的情況下進行能源調整,降低蒸汽機的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煤炭使用。
不管是節約煤炭還是熟練使用,要大規模的使用蒸汽船,就必須有加煤點,長安鎮和香港肯定是能建立起來的,在碼頭一個區域弄一塊地方出來存放煤炭就行,但其他地方的煤炭要想弄起來就有點難度了。
巴達維亞的荷蘭人,他們是否會同意在這兒設立一個加煤點,還需要與他們進行探討。
不過這次與他們建立大使級關係,應該會給出一些回應,畢竟範迪門可是非常想要與澳洲人進行合作,加上尼克對澳洲的蒸汽船非常有興趣,肯定也會非常希望看到蒸汽船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先要第一個要建立的海外加煤站就放在巴達維亞,之所以放在這裏也是經過充分考慮的,這裏有足夠的資源,荷蘭人可以提供煤炭,澳洲的船到了這裏隻需要支付錢給他們就行。
對於這樣一個額外收入,荷蘭人自然願意,這是送上門的錢,而且這個買賣對於他們來投入資金並不需要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