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總工,這地質硬度乎了我們想象,我看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鑽頭已經斷了三個,這樣挖下去不到兩米就得更換一個,度太快了。”
一名負責鑽探的工作人員拿著一個斷了的鑽頭像石南示意,這東西已經不行。
是不是地質硬度問題,石南不知道,不過這鑽頭肯定是有問題,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給工業組電報,讓他們解決鑽頭的問題,總不能什麼問題都我們自己解決吧,鋼鐵冶煉廠也成立那麼久了,這幫人弄出來的東西還是不行,就得給他們一點壓力。”
工業組是整個澳洲的工業技術研究複原中心,很多人都在裏麵掛了一個技術專家或者客座專家的頭銜,整個組的負責人是林文棟。
現在工期那麼緊張,光是把壓力都放在石油開采組上,別的組卻靠著當前的技術大掙特掙,這讓石南有些看不下去,隻是守著目前的一畝三分地不思進取,那麼在技術上的優勢將不複存在。
“石工,我有個建議,讓移民局招募一批具有開采井鹽經驗的工人過來,你覺得怎麼樣,咱們用的這個方法和他們用的差不多,這些人來了之後我們還可以結合他們嫻熟的技術進行改進,這對我們開采出石油來將會有重要的幫助。”
石南思索了一會兒後覺得這個方法的確不錯,不過井鹽開采一般都是在四川,招募的移民大多都是以北方流民為主,而且這個時期的四川並沒有北方那麼亂,受到的災害也不大,在一個就是招募那麼一大批人過來的難度肯定非常大。
隻是想到難度,石南立馬就給予了否定,做哪件事情沒有難度呢,要是都因為有難度不去做,那還開采個什麼,所以接著他又給移民局添了一個很大的麻煩。
在找完工業組和移民局麻煩之後,石油開采組的人似乎覺得還不夠,憑什麼自己在這攻堅,其他人卻是悠閑自在的享受,他們充分揮了自己找茬的能力。
什麼基建組和水泥廠提供的水泥不夠之外,還有物資運輸組的運輸的度也太慢了吧。
電報一封接著一封的往回,這個收報員夥都感覺出問題出來了,這石油開采組的人好像怨氣挺大的啊。
不過一想到他們提的這些問題,人家的還就是事實,問題還是存在的。
於是由石油組引的一場新的問題在執委會上引起了討論,執委會主席要求各組在重點攻堅項目上必須做到全力無條件配合,不得尋找各種理由推脫,這將視為個人政績考察的主要標準之一。
在這種前提之下,各組的負責人才意識到,以後恐怕不能用,這是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話來搪塞了,要想用這樣的話來搪塞,你必須要有足夠實驗報告證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