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找茬的石油小組(1 / 2)

就在長安鎮正在忙碌著慶祝新年的同時,距離長安鎮幾十公裏之外的一處工地上,石南正拿著圖紙指揮著工人們如何進行施工。

從周邊堆放的各種管子和設備,勘探器材來看,到是有點兒像最原始的開采石油基地,如果在配上另外一些更為專業的工具化,那一眼就能看出這裏的確是處石油開采基地。

“這周必須將這條路硬化,還有這個豎井也必須打好,我們的工期很緊張,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執委會給我們的時間最多隻有半年,半年內如果沒有開采出石油出來,那麼將徹底放棄對這一項目的投資,同時撤回工作人員。”

石南一邊指揮著大夥幹活,一邊與其他幾位負責人訴目前工期緊張的問題,石油攻堅項目的時間隻有半年,也就是按照完美號改造的時間來定的,一旦半年內沒有開采出石油來,完美號將會進行蒸汽機改裝。

蒸汽機改裝與內燃機使用肯定不是一個檔次,從度上來,林文棟就指出,即便是1馬力蒸汽機也未必能抵得上現在的內燃機,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內燃機自己正式壽終正寢的時候在換掉,否則有點兒浪費不,性能也未必能夠完全保證。

所以執委會組建了一支多部們聯合的工攻堅組,石油開采這個項目難度有多大,所有人知道,在沒有成熟的設備環境下,想要開采出石油的最原始方法就是用古代川人開采井鹽的方法來開采石油。

這個方法需要用竹子為原料的“鑽杆”,係上鐵製圜刃,手持向下撞擊,一點一點穿入土石之中,直到鹽鹵湧出。為了開采出更深的井鹽,後來就明了一種車,利用這種車的幫助就可以開采出更深的鹵水。

不過目前有個難題就是竹子的問題必須進口,沒錯,這種在中國南方山林裏非常常見的竹子在澳洲可是非常稀有,總之長安鎮周邊以及開采石油的基地周邊並沒有找到這種物種。

應該澳洲的竹子本來就是外來品種,是被人移栽到澳洲的,石南等人當然找不到竹子的身影。

竹子這東西對開采石油非常有用,目前鋼鐵廠還不能造船合格的鋼管,所以隻能先用竹子,在一個就是鋼管的造價太高現在還隻是處於一個實驗階段,執委會並不想花費那麼大的金錢來投入到這裏。

到處建設都需要錢,別看兩次貿易給澳洲帶來了巨額財富,但要攤開到整個建設大項目中來,那就顯得有點兒少了。

竹子這東西已經被列入進口主要對象,目前已經報給了周揚,由他們采購然後經由葡萄牙人與荷蘭人運到澳洲來,要這竹子運輸起來也不麻煩,隻要先將它們用繩子紮成竹排,然後用繩子綁在大船的一端在後麵拖著就是了。

當然引進這個品種種植的工作也在繼續,此時用的竹子是上個月荷蘭人來時的運到的,整整一百根,除了勻出去二十根用來做一些竹椅之外,其餘部分全都運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