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拉雪茲公墓位於法國巴黎東部,占地44公頃,正式名稱是“東部公墓”。這裏曾是“太陽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的懺悔神父——耶穌會士拉雪茲的豪華別墅。拉雪茲深得路易十四的寵信,掌握宗教事務長達34年之久,這幢別墅就是路易十四賜給他的。1804年這裏改為公墓,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拉雪茲神父公墓。

名人的棲息地

拉雪茲公墓劃分為幾十個墓區,許多著名人士長眠於此,如法國最偉大的喜劇作家莫裏哀(1622年—1673年,雖然由於他的一部喜劇嚴重冒犯了神職人員,導致了教廷的反對,他仍舊葬在了宗教墓地,不過葬禮是在夜晚持火炬舉行的),法國著名的詩人兼寓言作家拉封丹(1621年—1695年),波蘭作曲家及鋼琴家肖邦(1810年—1849年),法國出類拔萃、創作豐沛的小說家巴爾紮克(1799年—1850年),法國天才的戲劇作曲家、歌劇《卡門》的作者比才(1838年—1875年),愛爾蘭詩人及劇作家王爾德(1854年—1900年),法國最著名的舞台劇女演員之一撒拉·貝納(1844年—1923年),僑居法國的美國女作家格特魯德·斯泰因(1874年—1946年,“一戰”後美國形成的以海明威為代表的文學流派——“迷惘的一代”,其名即來自於斯泰因),等等。

崇拜者們懷念的天堂

寂靜的公墓裏,不時地看到有些墓前陳放著鮮花。全世界各地景仰法國文化的Fans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自己的崇拜者,陳上鮮花。Fans們不須費神,隻要奔著有鮮花的地方去,一定是個世界級的名人躺在那裏。寫《人間喜劇》的小說家巴爾紮克的墓在這裏,墓前半身塑像的頸項上掛著鮮花圈。大文豪雨果的靈柩移進了先賢祠,但他家族的墓場還在。還有,譜《卡門》的作曲家比才的墓在,著名油畫《自由領導人民》的作者德拉克洛瓦在,社會主義思想的先驅聖西門在,現代派大作家、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普羅斯特也在。

隻要有錢便可來葬

巴黎著名的公墓有三處,一處在蒙帕那斯,詩人波德萊爾、汽車工程師雪鐵龍、存在主義作家薩特夫婦等人葬在那裏。另一處是蒙馬特公墓,印象派畫家德加,音樂家柏遼茲,作家大仲馬、小仲馬、左拉等人葬在那裏。第三就是拉雪茲神父公墓,名人更加集中。盡管被認為是名人公墓,其實墓園很大,很多平民也都葬在裏麵。墓穴至今還在買賣,隻要有錢就可以來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還會驚訝地發現,新修了幾個龍飾圖案的墓碑,上麵刻著中國人的名字。有一位浙江溫州人,還有一位墓主的祖籍是上海。拉雪茲神父公墓比較出名,因為有巴黎公社社員牆,有法國大人物,還因為這裏接納了許多外國人。有專門的區域安葬“二戰”中被殺害的猶太人。比較起來,蒙馬特埋葬的藝術家較多,附近是藝術家聚集地的緣故。拉雪茲神父公墓的特點就是葬了許多外國人,於是憑吊者中多出不少從旅遊車上下來的外國人。

各國名人偏愛拉雪茲

從公墓入口的管理處,拿到墓地的名人名單,你會漸漸地發現: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Wilde),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貝利尼(Bellini),波蘭鋼琴家肖邦Chapin,美國舞蹈家鄧肯IsadoraDuncan,美國現代作家斯泰因(GertrudeStein)、賴特(RichardWright)都棲息在這座墓地裏。這讓人想到,城市是否國際化,不但要看外國活人來不來、住不住,還要看外國人死後的靈魂留不留。可是這樣的城市,現在的世界上已不多了。好多世紀以來,巴黎一直保持著“有容乃大”的風度。它能夠讓外國人生前死後都喜歡留在這裏。懷才不遇的藝術家、退休的好萊塢明星、憤世嫉俗的不同政見者、政變中下台的政客,無不想到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