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南部,是由阿斯普隆德和萊韋倫茨兩位建築師於1919年至1940年間設計修建的。在一個鬆樹鬱鬱蔥蔥的山脊上,他們開創了一處神聖的風景區,幾個排列有序的小教堂與大自然巧妙的糅合在一起。整個遺址被視為現代派建築學上最重要的傑作之一。
斯科斯累格加登在很大程度上傳遞著於二次大戰前後興起的建造有瑞典特色的建築物在設計上的渴求,現代化的社會集美麗與實用於一體,這同樣是其他領域所需求的。在對於斯德哥爾摩南麵的公墓的設計上,曾經麵臨了較大的國際性競爭,1915年公布了競爭的結果:建築師阿斯普隆德和萊韋倫茨獲勝。其後,兩位建築師便嚴格遵守風景區的規劃原則來實行他們對這裏的建設任務。
萊韋倫茨的主要任務是美化景觀,並將建於1926年帶有古典主義色彩的小教堂進行修複,使其煥發昔日風采。而阿斯普隆德主要致力於大的建築物,將建於1934—1940年間的火葬場重新修建起來,這既是他自身職業的要求,也是20世紀30年代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發展趨勢。兩位建築師進行了最完整的設計部署,大到整個風景區,小到每個燈飾。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完成於1940年,其結果可謂是整體和諧,融自然與建築於一體。由於考慮到了諸多的實踐因素,建築任務具有嚴格的要求,例如,火葬取代土葬就是建築師們務必遵循的原則之一。火葬場中有三個舉行儀式的房間,即宗教信仰小禮拜堂、寄予希望的禮拜堂和聖潔的十字架,與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的主要入口緊密相鄰。一塊獨自矗立於草地上的巨大的花崗岩十字架將這裏的風景襯托得更加完美。如今的小禮拜堂在形式上略顯拘謹,但是在材料的選擇上,卻非常富有,阿斯普隆德專門請來的藝術家為這些建築物進行裝飾,而今人們看到的公墓是分散的位於鬆樹林中。還有一片紀念性的小叢林和一個紀念碑土墩,在戶外,還有一個骨灰安置所。斯科斯累格加登的南麵有一個小涼亭,這裏有一個長期對外開放的展示會,向人們展示有關這個公墓和兩位建築師的故事。
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簡介
這塊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公墓是由兩位年輕的建築師——阿斯普隆德和萊韋倫茨設計,建於1917—1920年。他們用沙礫鋪地,地上種滿了鬆樹。這裏的設計把植物、建築特色及地形的不規則性相結合,使它與墓地的功能相和諧。它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墓地設計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伊瑪目霍梅尼陵園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奠基人伊瑪目霍梅尼陵墓位於德黑蘭南部,距德黑蘭有8千米,從伊瑪目霍梅尼陵墓到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有25千米,在伊瑪目霍梅尼陵墓旁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烈士陵園。
伊瑪目霍梅尼陵殿有16000平方米,是整個建築群的核心,陵殿共分9個部分,16000平方米的建築隻有4根柱子。伊瑪目霍梅尼陵墓位於中央,陵墓被一個大型長方形罩子罩住,罩子長10米,寬8米,高5米,其材料為鋁。目前伊斯法汗一位藝術家重新設計了一個陵墓罩子,為正方形,長和寬10米,高5米,材料為鋼鐵,四圍呈網絡狀,配有各種花草雕飾,為伊朗傳統陵墓製作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