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讓人樂觀積極的勵誌故事(3)(2 / 2)

兩個朋友曾結伴出門旅遊,在即將返回的時候他們發現錢包不見了。其中一個人把自己去過的地方尋了個遍,詢問了許多人,還到派出所報了案,結果一無所獲。而另一個人在發現丟了錢包之後,不是一味地懊悔,而是積極想辦法,考慮如何才能掙到回家的路費。他走進一家飯店,向老板講明了自己的情況後,用給飯店洗菜的辦法為自己和同行的朋友掙得了回家的路費。他還從此和這家飯店的老板交上了朋友,時不時打電話。直到現在,一提起這件事他也總是說:“旅遊的時間那麼短,有趣的事那麼多,為了丟失錢包而一直煩惱下去很不值得。”朋友的文化水平並不高,但他的話卻很有哲理。人生有許多事情要做,為什麼要為一時的失去而一直傷心呢?

曾經的自卑

十幾年前,他從一個僅有二十多萬人口的北方小城考進了北京的大學。上學的第一天,與他鄰桌的女同學就問他:“你從哪裏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的邏輯裏,出生於小城,就意味著小家子氣,沒見過世麵,肯定會被那些來自大城市的同學瞧不起。

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使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學說話,以至於學期結束的時候,很多同班的女同學都不認識他!

一直以來,自卑的陰影占據著他的心靈。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識地戴上一副大墨鏡,以掩飾自己的內心。

二十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學裏上學。因為肥胖,她的大部分日子都在疑心、自卑中度過。她害怕同學們會在暗地裏嘲笑她。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體育課。大學結束的時候,她差點兒畢不了業,不是因為功課太差,而是因為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隻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師解釋,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為恐慌,恐懼自己肥胖的身體跑起步來一定非常難看,一定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可是,她沒有勇氣跟老師解釋,她不知道該怎麼辦,隻能傻乎乎地跟著老師走。老師回家做飯去了,她也跟著。最後老師煩了,勉強算她及格。

在後來播出的一次電視晚會上,她對他說:“要是那時候我們是同學,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說話。你會認為,人家是北京城裏的姑娘,怎麼會瞧得起我呢?而我則會想,人家長得那麼帥,怎麼會瞧得上我呢?”

他,現在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經常對著全國億萬電視觀眾侃侃而談。他主持節目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從容自信,他的名字叫白岩鬆。

她,現在也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個完全依靠才氣而絲毫沒有憑借外貌走上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崗位的。她的名字叫張越。

貧窮也是財富

小西博格自小家境貧寒,到了上學的年齡卻遲遲沒能走進學堂。直到他年滿十歲時,父母覺得再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學業了,咬咬牙終於把他送進了小學。這個學校很簡陋,教學水平也很一般,小西博格還沒有上滿一個學期,就離開了這裏。

雖然家裏條件不好,但是母親還是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要上大學。為此,父母不惜離開已經生活了多年的地方。

西博格一家在洛杉磯附近的小鎮蓋起了自己的房子。新家極其簡陋,房間是用包裝紙板隔開的,室內沒有廁所及上下水管等設施。

父母在新地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但工資並不高,隻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盡管如此,父母還是堅持把小西博格和他的妹妹送進了一所條件較好的學校。新家離學校比較遠,西博格和妹妹每天都得坐三小時的校車才能到達學校。但一想到在學校裏能吃到橙子等水果,小西博格就覺得幸福無比,這些水果在家裏隻有聖誕節的時候才能吃。

生活的艱難,讓小西博格小小年紀就明白了父母的不易,知道父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他利用課餘時間到高爾夫球場當了一名小球童,負責給人撿球。球童的收入並不多,但也能貼補一點家用,小西博格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段當球童的經曆,還使西博格日後成為高爾夫球運動的愛好者。

小西博格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知道自己唯一能報答父母的途徑就是勤奮刻苦地學習,隻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因此,小西博格學習十分勤奮,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僅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小學的學業,提前畢業。在中學裏,業餘時間,小西博格還擔負一些抄寫文稿的工作,掙些錢補貼家裏的生活。

貧窮激勵他奮發學習,憑著這種勤奮努力,他最終成為著名的核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