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瓶子草
很多時候,一些“擬態”植物還能通過恐怖的外表來威脅對它“圖謀不軌”的入侵者。在我國喜馬拉雅山地區,有一種眼鏡蛇瓶子草。
它原產於北美洲,同豬籠草一樣,是一種著名的捕蟲植物。眼鏡蛇瓶子草屬瓶子草科,它的“長相”奇特,從根莖中長出由葉子衍化而成的瓶狀器官,裏麵充滿了消化液,瓶口還有倒長的毛或蠟質光滑的邊緣,令誤入的昆蟲們根本無法逃出。
你看,眼鏡蛇瓶子草的樣子活像一條昂首吐舌的眼鏡蛇!常使得一些小的草食動物望而生畏,不敢去吃它,可以算是絕妙的植物擬態現象了。
擅用“美人計”的蘭科植物
“擬態”並非單純地為了躲避敵害,有些植物甚至會通過對一些昆蟲喜好的外形以及氣味的模擬,來吸引這種昆蟲替自己傳粉,在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推某些蘭科植物,如蠅蘭、蜘蛛蘭、蜂蘭的唇瓣形狀酷似雌的蠅、蜘蛛、蜂,以誘使雄體前來“交配”,從而將花粉傳走。
兔耳蘭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兔耳蘭的花朵嬌小而豔麗,很像雌性角蜂的身軀——花瓣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宛如陽光下雌蜂的翅膀;花頂端的兩片花瓣上各有一條深色的細紋,活像雌蜂頭上的兩隻觸角;它的表麵有流蘇狀的紅色絨毛,與雌蜂腹部的絨毛極為相似……春光明媚之際,搖晃的花朵酷似一隻飛舞的雌蜂,引來無數的雄蜂求偶交配,此時,雄蜂才發現上當受騙,隻好“鬱悶”地另覓“佳偶”。此時,雄蜂的頭上已沾滿了角蜂眉蘭的花粉,當它再次上當時,便在無意中充當了“媒婆”的角色,將花粉準確無誤地傳到了另一些角蜂眉蘭的柱頭上,這就是生物學上的食源性欺騙傳粉。
多麼奇妙的植物、奇妙的大自然啊!
是植物,也是水源——瓶子樹
在雨林中生長著一類植物,它們或高或矮,但相同的是,它們的莖幹都很粗,當你用刀子劃破它們的樹皮時,還會有水流出來。
瓶子樹就是這樣一種植物。瓶子樹屬木棉科,多生長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是一種植株高大、挺拔的樹木,遠遠望去很像一隻隻巨型的瓶子插在地裏。瓶子樹兩頭尖細,中間膨大,最粗的地方直徑可達5米,因此瓶子樹也常被稱作紡錘樹。雨季時,它吸收大量水分,貯存起來,到旱季時來供應自己的消耗。這種樹到了雨季,在高高的樹頂上生出稀疏的枝條和心髒形的葉片,好像一個大蘿卜。雨季一過,旱季來臨,綠葉紛紛凋零,紅花卻紛紛開放,這時,一棵棵瓶子樹又成了插有紅花的特大花瓶。
瓶子樹之所以長成這種奇特的模樣,跟它生活的環境有關。巴西北部的亞馬孫河流域炎熱多雨,為熱帶雨林區;南部和東部,一年之中旱季較長,氣候幹旱,土壤非常幹燥,為稀樹草原帶。瓶子樹生活在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之間的地帶熱帶疏林,一年裏既有雨季,也有旱季,但是雨季較短。在旱季裏,瓶子樹落葉或在雨季萌出稀少的新葉,都是為了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與損失。瓶子樹的根係特別發達,在雨季來到以後,盡量地吸收水分,貯水備用。通常,一棵大瓶子樹甚至可以貯水2噸多,猶如一個綠色的水塔。
因此,它在漫長的旱季中也不會幹枯而死。
瓶子樹和旅人蕉一樣,可以為荒漠上的旅行者提供水源。人們隻要在樹上挖個小孔,清新解渴的“飲料”便可源源不斷地流出來,解決在茫茫沙海中缺水之急。
沒有花香隻有惡臭的花
鮮花的芬芳令人陶醉,但有些花盛開時卻奇臭無比!
臭花翹楚——屍花
屍花的學名叫做泰坦魔芋花,屬天南星科。它僅自然生長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熱帶叢林中。它像其他的魔芋一樣,具有一年隻長營養葉不開花,下一年隻開花不長營養葉的特性。開花時,一個巨大的花序直接由地下塊莖上長出,在短粗的花序柄上,合抱著肉穗花序的綠色佛焰苞從頂部逐漸打開,露出紫紅色的內壁。位於佛焰苞中央的肉穗花序頂部,一根長長的肉黃色棒狀附屬器高高聳立,通常可達2米以上。如此大的花序堪稱植物界之最。也正由於此,西方植物學家們將神話中的巨人之名——泰坦賦予了它。但這有著神之名的植物每當盛放時,卻都會散發出濃烈的腐屍—樣的臭氣,它也因此而得了“屍花”的諢名。原來,屍花的花序雖大,花卻很小,且是單性花,雌花著生在花序軸的最下部,雄花則分布在雌花的上部,互相之間涇渭分明,是靠一種喜食腐爛動物屍體的大型甲蟲來完成傳粉的。屍花所發出的濃烈臭氣,便是給那些甲蟲們的信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