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走向繁榮——被子植物(13)(1 / 3)

胎生植物

“胎生”似乎隻存在於動物界中,要說植物也有胎生的,恐怕很多人都會大惑不解:植物不都是由受精卵開始,逐漸發育成種子,之後種子在土中逐漸長成成熟植株的嗎?其實不然,植物界中也有胎生的種類。

一些紅樹科植物(如紅海欖、木欖、秋茄)的果實在離開母樹前就從母株吸取養分,生長發育成綠色的棒狀胚軸,並利用胚軸上的皮孔換氣。這些植物幼株(我們通常稱其為“胎苗”)胚軸的下端通常粗重而尖銳,呈筆狀,利於胚軸成熟後從母體脫落,順利插入母樹周圍的軟泥中。

如果胚軸能夠順利固著,則幾小時後即長出側根,將幼苗固定在灘塗上。這種繁殖方式無疑會使幼株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加。既然這樣的繁殖方式如此先進,那麼,為什麼蘋果、梨等植物就沒有進化出這麼一種先進的“行為模式”呢?原來,這與紅樹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紅樹科植物在全球共有60餘個品種,如蠟燭果、秋茄樹、木欖、海漆、欖李、海欖雌和銀葉樹等。紅樹便是其中的—種。

紅樹多為喬木或灌木,高2~4米,有支柱根。紅樹每年春、秋季開花,聚傘花序,兩朵花並生於小枝上已落葉的葉腋位置。一棵紅樹花謝以後,能結出300多個果實。果實細而長,長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上。每個果實中含有一粒種子。紅樹的種子為綠紫色,長20~40厘米。

紅樹的棲息地多數為極度缺氧的高鹽度沼澤區。海灘上每天都漲潮和退潮,紅樹們幾乎時時都要忍受著鹹澀海水的衝擊,因此紅樹植物的種子難以有穩定的萌發環境,又缺少種子發芽必需的氧氣,因此隻有進化出胎生繁殖能力的植株才有可能保證其在環境惡劣的海岸生存。有了這樣的胎生繁殖方式,即使胎苗下墜時,正逢漲潮,馬上被海水衝走了,它也不會天亡。因為胎苗的體內含有空氣,可以在海上長時間漂浮而不喪失生命力,有的甚至能在海上漂浮兩三個月,一旦漂到海灘,當海水退去後,它們仍然會很快地紮下根來,成為開發新“領土”的勇士。

此外,紅樹龐大的支柱根也讓紅樹在適應海灘生活方麵表現出色。一條條支柱根從樹枝上生出,直插人海灘的淤泥中,全力支撐著濃密的樹冠,成為抵禦風浪的穩固支架,它們裸露在空氣中的部分則吸收著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等,為植株提供寶貴的水分和養料。

就是靠著這些特殊的本領,紅樹在海灘上頑強地生活著,漲潮時,紅樹的樹幹全被海水淹沒,樹冠在水麵上蕩漾;退潮後,—棵棵紅樹重又挺立在海灘上,形成了海灘上的奇特景觀。它們聚成叢林,護堤、防風、防浪,保護著沿海農田不受海浪或大風的襲擊,形成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而且它們那些縱橫交錯的支柱根,擋住了陸上衝來的泥土,加速了海灘淤泥的沉積,使海岸不斷向大海延伸,所以紅樹林還是有名的造陸先鋒呢!

紅樹,紅的樹紅樹中富含鞣酸(也稱“單寧酸”),被砍伐後,鞣酸被氧化會呈現出紅色,紅樹即因此而得名。紅樹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人們可由它的根、皮中提取豐富的鞣質(也稱“單寧”)。

聰明的植物會偽裝——氣態植物

自然界中有種現象叫做“擬態”,“擬態”這個詞並不難理解,就是指某些生物在其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紋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形態,以躲避天敵。這種現象在昆蟲中最為常見,比如:竹節蟲因外形同植物的莖稈相似因而不會被捕蟲的鳥類抓住吃掉;木葉蝶因外形像幹枯的樹葉而得以躲避天敵的捕捉;蘭花螳螂與蘭花的酷似更是令人難以分辨。不過“擬態”並不是動物們的專利,在植物界中,也存在著這種神奇的“擬態”現象。

生石花

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屬多年生的一種小型多肉草本植物。這種植物的莖很短,常常看不見。它的變態葉肉質肥厚,兩片對生聯結而成為倒圓錐體。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從對生葉的中間縫隙中會開出黃、白、紅、粉、紫等色花朵,花多在下午開放,傍晚閉合,次日午後又開,單朵花可開7~10天。開花時花朵幾乎將整個植株都蓋住,非常嬌小。生石花形如彩石,色彩豐富,嬌小玲瓏,享有“有生命的石頭”的美稱。

生石花原生於山頂或平原的岩床裂隙或礫石土中。在幹旱季節植株萎縮並埋覆於礫石沙土之中或僅露出植株頂麵,光線僅從透光的頂麵進入體內。

當雨季來臨,又快速恢複原來的株型並長大。因此若非是在雨季開花時,生長在礫石中的生石花是很難被發現的,這是它為了防止小動物掠食而形成的自我保護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