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這朵花是什麼顏色的?”——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想象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千奇百怪的想象是孩子在媽媽的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要想讓保持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媽媽應有意識地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對孩子進行訓練。
想象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保有這份想象力的孩子是幸福的。
一般來說,具有想象力的孩子都比較樂觀,也較喜愛探索世界,更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可是,很多媽媽往往過分講究實際與效率,經常會在有意無意中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一天晚上,爸爸、媽媽和2歲半的女兒小何分享一個《飯盆》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這個原本被人忽略的飯盆後來成了鳥窩,許多鳥在它身上棲息、生蛋、長大。
故事講完之後,媽媽問:“飯盆除了做鳥窩以外,還可以做什麼?說出三個。”
爸爸搜腸刮肚,好不容易擠出了兩個答案:“貓狗食物盤”“花盆”。但同樣的問題,女兒卻給出了很多的答案:“打壞人”“當樂器”“當鏡子”“加上長針、短針當時鍾”等,完全超出了飯盆原有的作為容器的功能。
可是,當女兒還想列舉時,媽媽卻說:“三個就可以了,不用太多。”
孩子的想象力,就是這樣被扼殺掉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為什麼想象力的光芒會漸漸暗淡了呢?原因就在於,媽媽經常會有意無意地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對於孩子的奇思妙想,有些媽媽常常會說:“簡直是白日夢!”“別浪費時間了!”“那是不可能的!”“這根本就不像!”……殊不知,夢想也好、幻想也罷,都是促成想象的原動力。
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想象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極大地豐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孩子發明創造的源泉。一旦孩子學會了想象,具備了豐富的想象力,就容易做出新奇的創造。因此,媽媽一定要努力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有一次,3歲的小寧和媽媽在花園裏給月季花培土。媽媽說:“泥土是個寶,月季花有了泥土才能成長。泥土上長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們才有奶喝,才有肉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我們才有飯吃,才有衣服穿。”
聽到這些話,小寧疑惑地問:“媽媽,泥土上能不能長出小狗來?”“不能呀!”媽媽笑著說:“小狗是狗媽媽生的,不是泥土裏長出來的。”
小寧又問:“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對嗎?”“對呀!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媽媽生的。”媽媽和藹地回答他。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小寧打破沙鍋問到底。媽媽答不上來了,於是對女兒說:“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個謎。你要快快長大,這些謎等待你去解答呢!”
兒童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聰明的孩子都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如果缺乏想象力,孩子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也會因此缺乏創造力。因此,媽媽要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和提高,把孩子培養成為富有想象力、富有創造力的人。
在孩子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想象:幾個小凳子並排放起來,他們就會把它想象成一列遠道而來的火車;他們會想象自己是醫生,給小娃娃認真地治箔…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在媽媽的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要想保持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媽媽應有意識地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對孩子進行訓練。
1.讓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手和腳動起來
手腳的每一條神經都是與大腦緊密連接並受大腦支配的,而手腳不同的動作又可以促進大腦不同部分的發育。研究表明,勤於動手的孩子,更富創造力和想象力。
要知道,孩子在動手做事時,腦子也在動。生活中,孩子的事情要讓他們自己做,媽媽不要自作主張地為了節約時間而把本應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包攬下來。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收拾文具、床鋪、臥室,自己洗襪子、內衣,自己背書包等。
當孩子能夠自己用手拿勺子的時候,就要讓他們自主吃飯,大人不要再喂了。
讓孩子享受步行、奔跑、記路、冒險走新路的樂趣。即使大人有車,也不要讓四個輪子成為孩子的“腿”。
讓孩子接觸使用各種大人用的工具,比如:鉗子、螺絲刀、扳手、錘子、剪刀等。椅子的螺絲鬆了,可以試著讓兩三歲的孩子去擰緊。
2.讓孩子盡量體驗各種感覺
每天,孩子都生活在視覺的世界裏,對其他感覺缺乏體驗和鍛煉。然而研究證明,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靈感等,對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同等重要。
可以讓孩子戴上眼罩,依靠聽覺、觸覺等感覺世界。
音樂,尤其是沒有歌詞的音樂,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為了鍛煉孩子的聽覺,可以和孩子討論聽到了什麼,是鳥語花香,還是狂風暴雨?是宇宙漫步,還是時空穿越?
現在的圖畫書豐富多彩,讓人目不暇接。但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被動地“看”,缺乏思考。可以讓孩子想一想,如果讓他來畫,這幅畫會有什麼不同。
3.經常和孩子一起做想象力拓展的遊戲
為了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和孩子多做一些想象力拓展的遊戲。
可以從生活中一件具體的物品展開,比如:空的飲料瓶子,還能做什麼用?能當球踢嗎?能做擀麵杖嗎?
可以多讓孩子做假設,展開聯想和想象,比如:假如我是一粒種子,怎樣才能發芽?發芽後是什麼樣的?能用肢體比劃出來嗎?
閑暇時,媽媽可以和孩子來個“吹牛”比賽,比如:“腳大——腳尖接著北極,腳跟貼著南極”之類;還可以討論一些具有誇張意味的成語,如“膽大包天”——這個天怎麼包?
4.讓孩子多一些閱讀與想象
閱讀,可以促使大腦主動去進行富有想象力的創造性思維,是培養想象力的土壤。
為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引導孩子多看一些童話、神話、科學幻想故事,孩子稍大後可以引導他們看些科學發明之類的圖書和文章。
讓孩子成為“故事大王”,續編或改編故事。當故事講完開頭或講到一半的時候,媽媽不妨停下來,讓孩子展開自己的想象,為故事編寫不同的情節和結尾。
六十三、“跟媽媽說說,今天都去哪裏了?”——讓孩子能準確回答問題
回答問題,不僅有助於孩子認真思考,還可以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完整地回答問題又有助於孩子準確地表達意圖,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回答問題的水平,是鑒別一個孩子智力高低的重要標誌。
2歲孩子的語言剛開始發展,腦子裏的詞彙量還相當有限。有些簡單的句子還不能熟練地口頭表達出來,尤其是男孩子,生長發育更會明顯滯後。研究表明,6歲男孩子的語言能力僅相當於3歲半的女孩子。
語言能力發展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孩子回答問題比較慢,媽媽千萬不要著急,更不需要杞人憂天。
小斌2歲半之後,很喜歡問媽媽問題。小斌媽感到很高興,因為這說明女兒已經學會觀察、學會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