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幼兒園是個小社會,教孩子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3)(1 / 3)

五十六、好孩子,不打人——教會孩子大聲說:“打人不對!”

3~6歲是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可能並不知道打人行為的嚴重後果,要讓他們明白打人是一件不雅、不文明、粗魯、強硬的行為,必須堅決讓孩子改掉這個毛玻

有的孩子生氣時打人,有的孩子高興時打人,有的孩子不僅打人還咬人,有的孩子既打小朋友又打爺爺奶奶……如果養成習慣,孩子將來怎麼與別人友好相處呢?

3歲的猛猛長得人高馬大,很壯實,外表給人一種勇猛、強悍的感覺。

在小區裏,由於猛猛長得個頭較高、身體結實、動作敏捷,又喜歡支配同伴,因此理所當然成了“孩子王”。

每當猛猛與小夥伴之間發生衝突時,他總會表現出一種強硬的態度,迫使對方屈服;若不然,他就動用武力,以動手打人來解決問題。

為此,媽媽批評過他多次,小夥伴的媽媽也經常找猛猛的媽媽來告狀評理,要她好好地管教自己的孩子。猛猛的媽媽批評甚至打罵猛猛多次,但猛猛依然不改,還是喜歡打人。猛猛的媽媽對此頭疼不已。

3~6歲是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可能並不知道打人行為的嚴重後果,隻知道打人會使小夥伴感覺到疼痛,能夠迫使他們聽自己的話,服從自己,從而維護自己的權威。

可是,這樣的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如果還沿襲這種愛打人的習慣,一個家長來找你講理,你還可以抵擋;可是,十幾個家長都來找你評理的時候,你該如何招架?無論如何,打人總是一件不雅、不文明、粗魯、強硬的行為,必須堅決讓孩子改掉這個毛玻

強強是個3歲的小男孩,非常愛打人,不管是什麼人,隻要與他交流,都會被“攻擊”。有一次,強強在玩小車,玩得正高興。 保姆走過來,告訴強強:“要上課了,不要玩小車了。”

強強發現小車已經被保姆控製住,不能動了,於是皺起眉頭,立即揮動小手朝保姆打去。幸好保姆躲得快,強強沒有夠著。

強強皺著眉頭,看了看保姆,保姆“嗬嗬”笑了一聲。然後,強強又嚐試動了下小車,還是沒成功。他又揮起小手,保姆又“嗬嗬”笑了一聲……這個“揮手—嗬嗬笑”的動作就這麼重複了三次。

強強媽正好從臥室裏出來,看到了眼前發生的一幕,馬上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製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嚴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事情過去之後,強強媽還特意叮囑保姆:不能讓孩子隨便打人,打誰都不對……

事實上,喜歡打人的孩子長大之後,並不能夠保證將來不會被欺負。因為打人的這種行為,不但會對他人或集體造成危害,還會使行為發出者得到較多的否定,不利於其健康成長。大量研究表明,喜歡打人的孩子,其同伴關係一般都比較差。

絕大多數的同齡孩子,都不喜歡和這樣的孩子玩。這樣的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經常會惹是生非,擾亂幼兒園正常的學習秩序,因此他們也不受老師們的歡迎。可想而知,孩子在這種消極、否定的環境中成長,其性格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極大限製。那麼,如何來克服孩子打人的壞習慣呢?

1.打小朋友如何做

當孩子打其他小朋友時,首先要及時製止孩子,鄭重告訴他“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好的行為”。

其次,要查明原因。通常來說,孩子打人的起因有多種,比如:不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爭搶他人的物品、保護自己的物品、爭奪空間、受人唆使、遊戲活動的糾紛、無故挑釁或欺負他人、報複還擊等。

然後,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如果孩子用打人的方式向小朋友表示友好,就應該告訴他:“你喜歡他,可以和他拉拉手。”也可以教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食物。如果是因為其他小朋友不對,應該讓孩子用別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如果是別的小朋友先打孩子,要讓孩子告訴他:“請不要碰我!”如果孩子情緒十分激動,聽不進道理,可以暫時“冷處理”,等他冷靜後再說。

2.打大人怎麼辦

當孩子打大人時,首先要堅決製止並進行批評。但是,不要用過激的反應來強化孩子打人的意識,比如:如果孩子在玩鬧中打了爺爺,媽媽千萬不要火冒三丈地一巴掌下去。

其次,要查明原因。孩子打大人的原因與打小朋友的原因很多時候是不同的,其更多的是出於模仿、受人指使、學習強化等。

最後,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家長應該先檢討自身。很多時候,孩子的打人行為都受到了媽媽的影響。有的家庭,夫妻之間經常爭吵,相互謾罵,大打出手……這些都是孩子最直接的負麵教材;有的媽媽習慣用體罰的方式懲罰孩子,孩子就容易用打人的行為來解決問題。

所以,當孩子打大人時,媽媽們應該以身作則,耐心講道理,對孩子提出希望。當孩子的打人行為反複出現時,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善待孩子的愛心,允許其反複,不要操之過急。

五十七、“這是我的……”——怎樣才能讓孩子不自私

自私的孩子,往往不會主動與別人分享歡樂、幸福、好處。孩子的自私行為並非天生,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環境所導致的。正因如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培養孩子大公無私的優良品質。

在我們身邊,很多孩子都比較自私,這裏就有一位:

琛琛媽病了,姨媽帶著小表姐來家裏探望琛琛媽。小表姐剛4歲,隻比琛琛大1歲,也處於見什麼都好奇的年齡,特別是對擺放在客廳裏的幾輛玩具車特別感興趣。

琛琛媽鼓勵外甥女去開車玩。可是,小姑娘剛剛邁到車裏,琛琛就過來阻止。媽媽沒辦法,隻好把外甥女抱下來放到另一輛車上。誰知,琛琛一個箭步衝上去,緊皺眉頭,拽著小表姐的衣服就往下拉,嘴裏還不停嘮叨:“我的車,我的車!不許你玩!”

媽媽無奈,一巴掌打在琛琛屁股上,琛琛哇哇大哭。哭的時候,還不忘記拽著自己的車。

琛琛這種“小氣”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如果媽媽不及時地進行糾正,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自私。長大後,他們就會形成極強的獨占意識,一旦影響到未來的人際關係和與他人的正常合作,是很容易被社會淘汰的。

實際上,孩子兩三歲時出現“獨占”意識是成長的一個重要標誌。每個孩子都是從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走向社會化的,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

陽陽是個小男孩,今年3歲了。每當吃飯的時候,奶奶總是習慣性地把他愛吃的菜放在他的麵前。久而久之,陽陽就自然地認為,那盤菜是為他一個人準備的。最後,他竟然把菜盤放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並且不讓別人動。

媽媽不想讓他成為一個自私的孩子,就假裝對他說:“那個菜肯定很難吃,是吧?”陽陽著急了:“不是,很好吃的。”

這時,陽陽把盤子推過來說:“你們吃吃看,很好吃的。”大人們每人吃了一口。看到每個人都吃了後,陽陽問:“是不是很好吃?”

這時候,媽媽告訴他:“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才能知道好吃還是不好吃,是不是?”陽陽點了點頭,主動把盤子端到桌子的中央,與大家分享。後來,陽陽把菜盤搶走的事情就再沒有發生過。

不自私的孩子,會主動與別人分享歡樂、幸福、好處。這是人類的一種親社會行為,也是人類在社會交往中需要獲得的一種意識、一種能力和一種品質,更是每個人需要具備的美德和責任。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如果自私地將玩具據為己有,便會給其他的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僅不會受到小朋友的歡迎,也不會受到老師的喜歡。

不自私,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可是,孩子的大公無私行為並非天生,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引導逐漸形成的。正因如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培養孩子大公無私的好品質。

1.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

在小區玩的時候,如果孩子們為玩具發生了爭執,要幫助他們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是某個小夥伴拿著東西不放,要給孩子解釋那個小家夥可能是怎麼想的。另外,也要幫助孩子把他自己的感覺說出來。如果他沒有表現得特別大方,要問問他為什麼。可能是因為這個玩具是他的寶貝,或是爺爺送給他的禮物。

2.教孩子去解決問題

如果其他孩子想玩孩子的玩具,而孩子死死地拽著不放,他心裏可能想的是:“這個東西要麼歸我,要麼歸他。”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和小夥伴輪流玩那個玩具,讓他明白:分享並不是把東西給別人,如果他願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那麼其他小朋友也會願意把他們的玩具拿出來和自己一起玩。

3.尊重孩子的東西

如果孩子覺得,別人不會愛惜自己的衣服、書、玩具,他就不願意把這些東西給別人,哪怕一會兒也不行。所以,你借他的彩色鉛筆時,要征求他的同意,並且給他拒絕的權利。如果孩子同意,使用中要好好愛惜這些物品。

4.用遊戲來培養孩子大公無私的好品性

教孩子一些遊戲,在這些遊戲中,培養孩子大公無私的品質。 比如,一起玩過家家。另外,還可以時不時地給他一些東西,讓他與小夥伴分享,比如:帶一種特別的零食到幼兒園。

5.不要因為孩子自私而懲罰他

有的媽媽經常會對孩子說:“你太小氣,如果不分享,就收拾你!”有的媽媽還經常會強迫孩子把他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這樣做,隻會讓孩子產生怨恨情緒,培養不出慷慨大方的品質。因此,媽媽要從正麵去強調,而不是訓誡。而且,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某些東西,也沒關係。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會明白:與朋友分享比獨自擁有更快樂。

6.給孩子樹立榜樣

讓孩子學會大方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親眼見證這種品質。要讓孩子看到媽媽在給予、獲取和與他人分享方麵的行為。

五十八、我家小孩不罵人——不讓孩子說髒話

孩子語言發展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媽媽過於敏感,采用不適當的校正手段強化的。要正確地對待孩子說“髒話”的問題,不要“上綱上線”。孩子說“髒話”隻是孩子語言發展中的一個邪插曲”,隻要用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很快就會得到糾正。

當孩子語言功能一天比一天完善的時候,媽媽們都會感到很欣慰。但是,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增強,一些孩子不該說的髒話、粗話,也隨之出現了。

案例1:

3歲的皮皮過生日時,得到了一套兒童工具箱。於是,他學著爸爸修東西的樣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叮叮當當敲個不停,還不時地說著:“他媽的,這破玩意兒!”

案例2:

在商店的兒童櫃台前,3歲的雯雯要求媽媽給她買個小玩具,媽媽不同意,於是雯雯便生氣起來,邊跺腳邊衝著媽媽大叫:“你是個笨豬。”

案例3:

奶奶一時找不到眼鏡,正四處尋找。強強坐在沙發上自言自語地說:“奶奶真是個大白癡!”全家人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