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執拗的大明外交(2 / 2)

“大明帝國在許久之前,有一個很苛刻的對自己君王的要求。”看著自己的隨員,布朗開口道。

他放下了手裏的咖啡杯,輕聲道:“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多麼感人而且鼓舞士氣的做法啊。”

從自己的隨員身上挪開了目光,布朗看向窗外廣袤的草原,開口繼續道:“所以,這一次我去大明帝國談判,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好差事。”

熟悉大明帝國的他,知道這一次談判將會怎樣的困難。英國並沒有打敗大明帝國,至少遠征艦隊的表現,與英國本土原來的估計相去甚遠。

在這樣一種並沒有壓服大明帝國的前提下,要讓大明帝國做出讓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與古老的大明帝國談判,有很多不能觸碰的底線——不能要求割地,不能要求賠款,這讓雙方的回旋餘地非常有限。

換句話,在談判的過程中,隻能用委婉到讓人想哭的法,來為本國爭取實際的利益。

要把難聽的割地條款去掉,改為置換或者租借甚至是壓根就不提這方麵的事情。這在大明帝國啟皇帝之前有過一些先例,所以操作起來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賠款就更不要想了,隻能在隨後的貿易差額中,通過金融手段套取一些好處。大明帝國願意降低絲綢等製品百分之五的出口關稅,卻不願意賠款哪怕10萬金幣。

讓人鬱悶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是布朗現在擔憂的是,因為艦隊沒有壓服大明帝國,這場和談究竟是大明帝國的緩兵之計,還是對方真有求和的意願。

即便是對方真的有求和的意願,他手裏又能有多少,可以和對方談的籌碼。錫蘭現在似乎內亂了起來,繆晟曄那個明白人,似乎已經被幹掉了……

雖然得到消息的途徑並不可靠,但是英國的情報機構確實認為,目前的錫蘭狀態,並不像是繆晟曄控製大局的時候,做出來的姿態。

這也就是,英國在遠東,用來壓製牽製大明帝國的兩個堅實的盟友——日本和錫蘭都已經無心再戰了。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當然也不可能獨自與大明帝國繼續打下去。所以取舍這一塊,大英帝國終究還是心虛的。

現在看來,心虛就要虛張聲勢,必須在氣勢上壓倒大明帝國,才能在討價還價上,拿到自己的好處。

掙紮糾結了一路,等到布朗抵達大明帝國的京師的時候,孫方和其他各方各麵的代表,已經等布朗多時了。

就在這一,也就是在戰爭停止下來的好幾之後,18年的月,世界上大半國家的代表,終於齊聚大明帝國,展開了停止戰爭的談判。

而這場談判,最終將會是什麼樣的一個結局,戰爭是會繼續,還是會停止,就要看參加這場談判的各方代表們,究竟談出一個怎樣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