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生命中什麼東西最重要——做個感恩的小遊戲(1 / 2)

畢淑敏的《心靈7遊戲》一書中有這樣一個遊戲,名字叫“我的五樣”。遊戲規則是選擇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五樣,可以是人、動物,或者各種東西。隻要你認為是最重要的,都能入選。然後假設你不斷遇到危險,每次遇險時從這五樣中舍棄一樣就可以挽救生命。這個遊戲並不容易進行,因為要不斷舍棄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是非常困難的。下麵我們就來做這個遊戲,不管多困難,請堅持把它做完。先在一張白紙上寫上“×的五樣”,“×”代表自己的名字。然後在下麵寫上你認為最重要的“五樣”,一定要寫對你而言最重要的。在每次遇到困難時,要舍棄其中一個,把它用筆劃掉。請注意,一旦劃掉,就意味著它將從你的生命中消失,在劃去之前,你要不斷地回憶它在平日給你帶來的歡樂,想到這些,你會很難過,但還是要堅決地把它劃去。選擇的過程一定很艱難,而且越往後進行越艱難。從心理學的角度,這個遊戲的意義在於:幫我們發現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在麵臨選擇時作出最正確的判斷。做完遊戲我們來看看結果,你的“五樣”裏有自己的父母嗎?你把他們“保留”到了什麼時候?如果留到了最後,那麼最後一次又是怎麼選擇的?很多老師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做過這個遊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把父母留到了最後,都麵臨最艱難的選擇。自己和父母到底誰活下來?舍棄自己嗎?自己還沒有好好地欣賞這多彩的世界。舍棄父母嗎?那就意味著從此永遠失去他們,這時,不少女生已經流眼淚了,男生小聲說這沒法兒選。但老師堅持要他們作出選擇。結果隻有兩個:犧牲自己或者犧牲父母。大部分同學留下的是父母,他們認為父母給了自己生命,撫養自己長大,如果遇到這樣的危機,應該用生命去報答父母。也有一小部分同學留下的是自己,他們認為自己是父母生命中的一部分,根據平時對父母的了解,如果沒有了孩子,他們一定會傷心過度,餘生也不會得到幸福,與其讓父母承擔這樣巨大的痛苦,不如讓自己來承擔這一切。隻要出於一片孝心,哪一種選擇都是崇高的。一些父母也做過這個遊戲,他們都把孩子留到最後,犧牲了自己。奇怪的是,在前幾次選擇中他們猶豫、痛苦,難以決定,而最後的選擇,他們幾乎不假思索。這是怎樣的一種愛呀!做這樣的遊戲你一定覺得很累,看看窗外,陽光依然燦爛,想象中的危機並沒有發生,父母還在我們身邊,但我們的心境已經不同了,明白了父母的重要,也就明白了如何理解、體諒、孝敬父母,讓他們生活得更快樂。先救誰他去參加了一個成人的培訓班,每次下課時老師都要留一道問題,這次的問題是:“假設你們全家人坐在一隻小船上,不幸船翻了,你的母親、妻子、兒子還有你自己一起落入水中,你會先救誰?”這是一個很刻薄的問題,比“母親和妻子一起落水”的版本更刻薄,因為又多了一個兒子。對於能力有限的凡人來說,確實很難取舍。有人說先救兒子,兒子的生命才剛開始,死了太可惜,這種答案比較實際;有人說先救母親,但很多人都質疑他是否真心;也有人說先救妻子,但語氣並不堅決。他也想不出答案,於是決定回家問問“當事人”。回到家裏,他把問題重複了一遍,話音未落,正在上高一的兒子哈哈大笑:“爸,你們老師‘短路’了吧,出這種怪問題?反正是假設,等真發生了再說吧。”妻子對他怒目相向:“好你個沒良心的,我辛辛苦苦跟你這麼多年,你敢不救我,我就和你離婚!”他聽得眉頭一皺,真後悔把問題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這時,母親顫巍巍地走到他麵前,認真地問:“兒子,你剛才說全家人都掉河裏了?”他點點頭,“那你不也掉河裏了嗎?”母親著急地說,“我要先救你!”母親的話像一枚炸彈,不僅在兒子心裏炸開了,也在全家人心裏,在每一個看到這個故事的人心裏炸開了。到底什麼是母親呢?總有人這樣追問,為了尋找概念性的東西不辭勞苦。來看看這個故事吧,這就是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