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父母管束和訓斥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幻想:如果我是父母就好了,可以不受約束,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萌生過這樣的念頭,如果你現在就有這樣的想法,不妨和父母來個“角色互換”,來切身體驗一回做父母的感覺。時間就選在周末吧,趁父母在家可以隨時交流心得。一天就可以,太長了堅持不下來。注意,“角色互換”開始了。你現在是“父母”,首先要先於他們半個小時起床,準備營養的早餐,如果動作緩慢,就要將起床的時間提前。吃完早餐開始收拾房間,清理時要仔細、全麵,不留死角。當你累得腰酸背疼時,卻看到父母在看電視,你一定會“怒從心頭起”,請忍耐,因為他們在扮演你的角色,而你平常就是這麼做的。當然,你可以抖一抖“威風”,比如限製他們看電視的時間,命令他們去整理自己的房間等,這是“父母”的權利。轉眼又該做午飯了,別忘了征求全家的意見,做他們喜歡吃的,不管多麼麻煩你都得做,父母平時就是這麼做的,你也是這麼要求的。吃完午飯可以稍作休息,時間不能太長,因為還有很多事要做:洗衣服,去超市采購日用品,買菜,做晚飯,這一天下來真是“不亦累乎”。其中一定有很多事不是獨立完成的,會有父母的幫忙和參與,但對自己來說已經是超負荷運轉了。怎麼樣,終於體驗到什麼是生活了吧。我們平常對父母和生活的認知是非常有限的,通過和父母換角色你會發現,父母並非自己想的那樣“大權在握”,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因為有更多的責任,他們必須時時處處盡心盡力,有些是我們看到的,還有很多是我們看不到的。我們的體驗隻是表層的,父母像一本厚厚的書,需要用一生去品讀,那麼短的時間是無法參透的。有人在文章中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隻嚐了一小口,就遞給另一個人吃,這個人是誰呢?而有人吃到最後,隻剩下一小口,才遞給另一個人吃,這個人又是誰呢?我們不難猜出答案:前一個是母親,後一個是孩子。母親嚐一小口是為了知道食物是冷是燙,是鹹是淡,是否合孩子的口味,然後才放心地讓孩子吃;孩子呢,他吃飽了才想到和母親分享,這時隻剩下一小口了。這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差別。我們可能永遠達不到父母的境界,但在體驗了他們的愛和辛勞以後,應該努力學會感恩和回報。用一天的時間和父母換角色,過他們的生活,也許會影響我們關於“長大”的美麗幻想,但卻在我們心裏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到了父母的付出,學會了關愛和體諒,也學會了感恩。希望以後我們留給父母的不隻是“一小口”,而是滿滿的愛和感激。他們從來沒說過這個暑假,爸爸媽媽因為工作要去歐洲兩個星期,臨走時他們叮囑女兒如何照顧好弟弟、看好家。孩子們高興地送走了父母,家就是他們的“自由王國”了,這多麼讓人興奮呀!父母離開的第一天,他們就找來一幫好朋友在一起狂歡,他們玩得開心極了。可歡樂很快就落幕了,朋友們走後,房間裏隻剩下一片狼藉。姐弟倆看著亂七八糟的地板發了會兒呆,“沒辦法,收拾吧。”姐姐歎著氣說。清理垃圾比較容易,可擦地板就難了,那些灑在地上的牛奶、果汁已經半幹了,黏糊糊的,姐弟倆跪在地上擦了很久也擦不幹淨。弟弟不耐煩了,把抹布一扔說:“累死了,不管它了。爸爸媽媽從來沒說過擦地板這麼困難。”“你還總是在屋裏踢球,把地板弄髒。”姐姐活動著酸痛的胳膊抱怨道。“還說我,你不是也在客廳裏畫畫,把油彩弄得到處都是?”他們互相吐了吐舌頭,繼續用力地擦起地板來。第二天,弟弟提議補充昨天被消耗一空的食物。“咱們列個清單吧。”姐姐說。於是弟弟開始羅列他喜歡吃的東西,在一旁記錄的姐姐聽著聽著就皺起眉頭:“怎麼和我喜歡的都不一樣?你能不能換換,這樣買起來麻煩,拿著也費勁。”弟弟把頭一歪,說:“不換,要換你自己換。媽媽就從來沒說過讓我換,也沒說麻煩。”
正文 第33章 世間最繁重的職業——和父母換角色(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