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女人的故事(8)(2 / 2)

混混兒一聽到他說的話,十分驚訝。女人忙幫兒子盛飯,並加奶油喂他。兒子吃起飯來,就不再哭了。可他剛吃幾口又哭起來。女人則哄問兒子為什麼哭?兒子接著說道:“媽媽,我想吃加糖的飯。”女人又去廚房加點糖喂他。

混混兒憋不住氣,輕聲罵道:“你怎麼這樣討厭!”小孩當即反駁道:“你才討厭呢。大老遠跑來我家,還不知想幹啥壞事呢?我很知足,餓了就哭,吃飽了睡覺什麼也不多想。”

混混兒見三歲的孩子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心中十分歉疚。於是,他主動告別女人和小孩,回家去了。從此以後,決心重新做人,大家也慢慢原諒了他。

五齡童和被騙走的錢袋

從前,京城有四個相處很親密的商人。一次,他們商量合夥做一筆買賣。他們共湊了31000個金幣,裝在一個錢袋裏,去市場買東西。在去市場途中,有一座大花園,很有名氣。他們將錢袋交給守門的老婦人保管,然後進園玩去了。

園子麵積很大,花枝招展,蜂飛蝶舞,惹人喜愛。他們來到清清的溪水邊,有一個商人想用溪水洗頭發,其他三個商人一致讚同,其中有一位說道:

“要能有一把梳子該多好啊!”

“守門的老婦人一定有,我去借一把。”另一個人邊說邊跑了過去。

這個人跑去後,並沒有借梳子,而是向老婦人要寄存的錢袋。

而老婦人不願把錢袋給他一個人,要當著四個人的麵才願交。

其實,那三個人離大門也不遠,老婦人能聽見他們的說話聲。這個借梳子的商人則故意提高嗓門,向同伴大喊:“夥計們,她不肯把東西給我。”

同伴們以為他說的是梳子,對著婦人叫道:“請您把東西給他吧。”

老婦人見那三位商人同意了,就把錢袋給了他。他拿了袋子就向外走,一會就沒影了。可憐他的三位同伴還傻傻地等梳子呢,許久,也不見回來,就認為老婦人太吝嗇,不願借。於是,他們共同過去責怪老婦人:“借一把梳子就用一下也不行嗎?”

老婦人一聽這話,當即分辯道:“誰來借梳子啦!他明明是要錢袋嗎!我已經把錢袋交給他了呀。”

商人們聽了這話,嚇了一大跳。他們一齊責怪老婦人:“你有什麼權利私自把錢袋給他一個人?”

“不是你們一齊讓我給他的嗎?”

“我們隻是要你給他一把梳頭的梳子呀。”

老婦人深知自己被冤枉了,便大聲喊道:“那個人根本沒說梳子的事。”

商人們認定:準是老婦人出的鬼,她想獨吞這筆錢。便共同把她帶去見法官。法官也是個糊塗蟲,聽了商人們陳述後,不經調查,也不分清紅皂白,就逼老婦人交出錢袋。

可憐老婦人好心並未得好報,她義憤填膺,散亂頭發在大街上行走,就變得有點瘋瘋癲癲。她的舉動引起了一個五歲兒童的注意,小孩主動上前與她打招呼,問她出了什麼事。

老婦人根本沒有把五歲的孩子放在眼裏,對他不願理睬。但那小孩卻追問不停。毫無辦法時,她隻有把事情的經過全部向小孩子訴說一遍。

小孩聽後,胸有成竹地說:

“我可以幫你想辦法擺脫責任。不過,你要先給我一個金幣買點糖吃。”

老婦人不相信這個黃毛小兒的話。但她向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便隨手掏出一個金幣,送給小孩,讓他去買糖吃了!

“我收了你的錢,就要給你辦事。你去對法官說:“當初他們約好,四個人共同存錢袋,四個人共同取錢袋的。”這樣,法官就會放過你了。”

老婦人認為,也隻有這樣一試啦!她照小孩說的做了。法官一聽就忙找三個商人來對質。商人們承任是這樣的。法官這時才意識到原先的判決有錯誤,慌忙改叛老婦人無罪。

這樣,老婦人經過一番周折,在一個五歲兒童的幫助下,找回了自己的清白。

王子講完三個故事後,周圍的人無不爭先恐後地誇講他,認為他人小心眼大。國王這時也很高興地說了他幾句,接著,便詳細詢問他和妃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王子原原本本地將妃子如何引誘他的事向國王講了一遍。國王聽了,惱羞成怒,問王子該如何處置她。王子以大局為重,不計前嫌,隻判她流放罪了事。

從此,王子和國王又和好如初,父慈子孝,生活十分幸福美滿,直到國王去世,王子繼承王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