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秦軍悲歌(9)(2 / 3)

“老夫今日前來,一則了卻心願,向萬千兄弟請罪。”章邯沒有再坐,直挺挺拄著長劍沉重道,“二則,老夫要將心下決斷告知諸位,以免兄弟們多有揣測。”便是這一句話,木然靜坐的頭目們驀然睜大了眼睛,炯炯目光一齊橫掃過來。章邯緩慢清晰地說道,“老夫決斷,隻有一句話:兄弟們願走便走,願留便留,老夫絕不以軍法追究。就事說事:願走者,可帶走隨身衣甲戰馬與短兵,每人另發五千半兩錢,傷殘兄弟發十金。戰死兄弟,許其同鄉士卒代領撫恤金十金,交其家人。孤身無家之死者,老夫在函穀關外之北邙山,為兄弟們建造一座義士墓園,每個戰死兄弟的靈位都進去,絕不少了一個人!……大軍雖則艱難,老夫畢竟做過幾年少府,這些急用財貨還搜羅得來。以上諸事,老夫件件做到,一事食言,天誅地滅也!”

“少府將軍……”頭目們人人淚光閃爍,唏噓出聲了。

“若有人無家可歸,甘願留軍,何以處置?”有人淡淡地問了一句。

“甘願留軍者,老夫隻有一句話:與章邯同生死,共榮辱!若能扭轉乾坤,章邯決然論功行賞!不能扭轉乾坤,則章邯與兄弟們刎頸同穴!舍此之外,老夫無能再給兄弟們了……”章邯雪白的頭顱顫抖著,頹然跌坐到了老羊皮上。

“少府將軍,”一個稍顯年輕的幹瘦頭目捧過來一隻水袋,見章邯接過飲了兩口,年輕的幹瘦頭目道,“大人所言,我等感佩萬分。可否,容我等思謀得一兩日……”

“老夫愧矣!”章邯霍然起身道,“兄弟們,老夫去謀劃善後諸事了。三日之後,老夫等兄弟們回話。”說罷一拱手,章邯大步出帳了。

三日之後的清晨,北風呼嘯中,突然病倒的章邯被中軍司馬沉重急促的腳步聲驚醒了。中軍司馬說,那個年輕幹瘦的頭目送來了一件奇特的羊皮書,須得將軍親啟。章邯霍然坐起,打開了光亮亮的白羊皮,赫然幾行醬色大字迎麵撲來:

生作刑徒,再為官軍,無家可歸,有國難投,逃亦死,戰亦死,寧非與少府搏殺掙命哉!

“這?這是血書!”中軍司馬驚愕萬分。

一句話沒說出,章邯已經昏厥了過去。

六、巨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

項羽大軍北上巨鹿,秦軍兩部立即會商了應戰之法。

章邯帶著司馬欣與董翳,王離帶著涉間與蘇角,兩主將四副將在九原軍幕府整整會商了一日。六位大將之中,隻有章邯沒有輕忽項羽的這支楚軍。雖然,章邯蔑視項羽,然在戰法實施上卻力主慎重一戰,不若王離等十足自信。定陶大戰之後,章邯曾聽到被俘獲的楚軍司馬說過項梁自殺前的歎息:“惜乎!我家項羽若在,安得此敗哉!”當時,章邯很是一陣哈哈大笑:“一勇之力決存亡之道,未嚐聞也!項梁不敗,安有兵家天理哉!”刑徒軍與九原軍,雖都未與這個項羽及其江東子弟兵在戰場相遇過,章邯對項羽的酷暴威猛卻早已耳熟能詳了。項羽轉戰中原,屢屢襲擊郡縣城池,多次屠城殺戮,可謂惡名昭著的一尊凶神。從心底說,章邯對唯知打仗殺戮的凶徒將軍,曆來是蔑視的。此等以個人戰力為根基,輕慢兵家群體戰道,又對兵法極是荒疏的人物,最不經戰陣周旋,素為名將大忌。當年吳起統兵打仗,司馬將劍器捧到吳起麵前,卻被吳起拋到了地上。吳起說,大將之位在金鼓令旗,不在拚殺之功。後來的《吳子兵法·論將》更雲:“凡人論將,常觀於勇。勇之於將,乃數份之一耳!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若在名將林立的戰國之世,項羽充其量隻能算是個末流將軍而已。即或純然以戰力論,這種輕慢兵家合眾結陣的“輕合”之將,勇力是極其有限的。若是當年的秦軍銳士擺開大陣,項羽的個人拚殺力道與丁點兒江東子弟兵,充其量隻是山嶽之與一抔黃土,狂濤之於一葉小舟。章邯可以十足自信地說,僅僅是他的弓弩營列開陣勢,片刻便可擊殺項羽軍大半數軍馬,剩餘之數則會迅速被秦軍大陣吞沒。曆經百餘年錘煉,秦軍銳士已經完全杜絕了徒逞個人血氣之勇的戰場惡習,尊崇群體的“重合”之道人人理會,但上戰場,總是結陣而戰。沒有人會將項羽此等手持一柄粗大鐵矛的個人衝撞如何放在心上,既不會畏懼,也不會輕慢,隻決然讓你幾個回合倒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