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左屯長最難選,得後定。”潁川郡守麵色難堪。
“也好,先定人數。”
“潁川郡,至多四五百人。”
“陳郡如何?”李斯黑著臉。
“陳郡雖大,從軍人口多,閭左丁壯至多也是三五百。”
“便是說,兩郡差強湊夠千人之數?”
“難……”兩人同聲,欲言又止。
“再難也得千人之數。至少,不能少於九百人!”
“丞相,閭左之民最好不……”
“違令者國法從事!”李斯無奈,疾言厲色了。
“謹遵丞相令!”兩位郡守終究領命了。
陳城一過,李斯立即南下項縣。這項縣乃陳郡南部大城,原本是楚國名將項燕的根基封地,項燕戰死之後,項氏部族後裔雖大部轉往江東隱匿,然在此地亦多有出沒,曆來是始皇帝東巡的鎮撫地之一。二世不知此間根底,徑自觀賞山水而去,李斯卻不能不留心。李斯沒有要陳郡郡守隨行,親自率領護衛馬隊查勘了項城,並備細詢問了縣令,得知項氏部族很長時期沒有在項城出沒,項氏族人幾乎已經在陳郡南部銷聲匿跡,李斯這才放心東去北上了。
進入泗水郡,李斯著重查勘了沛縣。
年餘之前,泗水郡守曾急書稟報丞相府,李斯又立即稟報了始皇帝:當時的泗水亭長劉邦率數百民力西赴徭役,途經芒碭山,民力多有逃亡,那個劉邦索性放走了其餘民力,自己也畏罪隱匿不出,郡縣查無音訊。當時李斯本欲徹查,然始皇帝卻將其納入次年大巡狩一體解決而沒有單獨查處。然則,次年大巡狩,也未查出這個山海流竄的劉邦的隱匿地點。今次東來,李斯想要清楚地知道,這個小小亭長究竟如何了?
到得泗水郡城,李斯同時召來碭郡郡守與追捕盜寇的郡尉,會同備細查問。兩郡尉稟報說,兩郡郡卒在芒山碭山之間搜尋多次,均未察覺劉邦蹤跡。隻聞當地民人傳聞,說芒碭山深處常有怪異雲氣,五色具而不雨,必有奇人隱之。泗水郡郡守又稟報說,碭山下有一呂姓民戶,其小女名呂雉,嚐與人入山,但往雲氣聚集處走去,便能遇見山野怪人,疑為劉邦等流竄者,然追捕之時,又一無所見。李斯聽罷稟報,一時默然不語了。兩郡守郡尉則是異口同聲,要追捕劉邦不難,但發兩萬甲士入山,必得劉邦死活之身!
“此等山野傳聞,不足為憑據也。”
李斯終究沒有大舉操持。一則聚兵發兵皆難,秦軍主力三大塊,一在九原,一在隴西,一在南海,除此之外便是屯衛鹹陽的五萬新征發的北胡材士;郡縣捕盜軍兵,郡不過千縣不過百,聚集十數郡郡兵搜捕一個逃亡亭長,顯然是小題大做,動靜太大了。隻要大局安定,一個亭長逃亡,除了老死山林又能如何?於是,李斯馬隊離開了泗水郡東來,兼程追趕行營,終於在抵達吳越之前與皇帝行營會合了。
二世胡亥沒有詢問李斯後行巡視郡縣之意,李斯也便打消了稟報的念頭。好在除了警戒與提醒,也確實沒有必須通過皇帝詔書的大事。行營進入江東,李斯又率親信吏員離開皇帝行營,緊急查勘吳中治情。這吳中乃是會稽郡治所城邑,瀕臨震澤(今太湖),是楚國項氏後裔的活躍之地。上年春始皇帝最後一次大巡狩,對秘密聚集在江水下遊各城邑的六國老世族大肆搜捕,複辟世族們遭受重創,一時都作鳥獸散了。那時李斯也在行營坐鎮總事,清楚地知道頓弱與楊端和始終沒有覓得項氏蹤跡。當時,連同始皇帝在內的巡狩君臣,人人大覺驚詫。
然則,就在去冬今春的大雪時節,李斯卻接到了關中櫟陽令一份緊急密報:查得項燕之子項梁攜侄子項羽秘密進入關中,以商旅之身住櫟陽的渭風古寓,私行勾連遷入鹹陽的山東舊世族。一月之後,二人被櫟陽縣尉緝拿下獄,因鹹陽廷尉府公事滯留太多,故未立即押解鹹陽。不料關押未及旬日,項梁叔侄突兀失蹤。經查,乃櫟陽獄吏司馬欣受泗水郡蘄縣獄吏曹咎之托,私放罪犯潛逃。目下司馬欣已經被下獄,請丞相府會同廷尉府下書泗水郡,立即緝拿曹咎。東出巡狩之前,李斯查詢了廷尉府,得知逮捕[621]令已發下,泗水郡與蘄縣等地尚無回報。李斯進入吳中,便是要查勘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