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成合縱(1)(1 / 3)

一、大梁公子出奇策

進了魏國,蘇秦有一種奇特的憋悶。

當他的三國車騎聲威赫赫地進入大梁時,這座天下最大的都城平靜得一點兒波瀾也沒有,非但郊野沒有觀者如潮的景象,連看熱鬧的傳統地方城門口也是冷冷清清的。街市照樣繁華錦繡,人流如梭,市聲如潮,可蘇秦無論如何也沒有感應到一種勃勃生氣。所能感到的,隻是一種平靜的麻木,一種深刻的淡漠。蘇秦沒有偏見,不至於因為魏國人沒有夾道歡迎而對大梁生出失落或憤懣。對魏國,他是抱有最大期望的。他期望魏國成為六國合縱的真正軸心。雖然魏國衰落了,但按照諸般實力與曾經有過的輝煌,魏國依然是最適合扛起合縱大旗的盟主國。然進得大梁,蘇秦的心卻直往下沉。

住進華貴的國賓驛館,魏國掌管迎送的“行人”前來通報:“魏王尚在逢澤狩獵,兩日內不能還都,敢請武安君先行歇息。”趙勝氣得滿臉通紅:“豈有此理?我去找魏無忌說話。”匆匆大步走了。蘇秦送走行人,對荊燕笑道:“換上便服,到市井看看去。”

蘇秦曾經遊曆各國,每進一城,他都要先到市井街區轉轉看看。有時候竟日流連,許多名勝去處都被耽延了。蘇秦有個說法:“市井之區,邦之經脈,細細把之,可得國命。”當年遊臨淄,天下對齊國尚不看好,可在遊覽齊市三日後,蘇秦對老師詳細描述了臨淄的民生民氣,斷言:“齊國有強盛之象,絕不在魏國之下。”老師大為讚賞,對蘇秦的預言下了八字考語:“善把國脈,獨具慧眼。”教張儀很是發急了一陣子。對於大梁,蘇秦並不陌生,當年每次出遊,都要經過大梁,幾個月前北上燕趙,也還從大梁過了一趟。應該說,大梁是蘇秦所到次數最多的大都,也是蘇秦最熟悉的一座都城。

天下人將大梁的商市稱為魏市。魏市分成了老市、新市兩個區域,未做都城前的市區叫老市,做了都城後擴展的市區叫新市。經過一番歸並,老市街區成了私市交易的大市場,一切不受官府控製的貨品都在這個區域交易:絲綢、衣物、珠寶、家具、車輛、牲畜、五穀並各種日用器物分做了幾條大街,琳琅滿目,市聲如潮。新市被民間稱為“官市”,舉凡官府控製的物品都在這裏交易。當時各國控製的市易不盡相同,越是窮弱之國,控製的貨品就越是多。譬如燕國有一段禁止戰馬的交易,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是連醋都禁止私自買賣的。當時的醋叫做“苦酒”,因為要用糧食釀造,所以常常在饑荒之年受到官府的控製。魏國是最先富強的大國,貨品限製最少,官市經營的主要是鹽、鐵、兵器三項。這個“鐵”主要指鐵料銅料——鑄鐵塊、銅錠以及源頭產品鐵礦石銅礦石等,而不是所有鐵製品。在鐵器成品中,官府尋常隻控製兵器交易,其他鐵器則視國家情勢而定。魏國大約是各大戰國中控製最鬆弛的。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是“依法市易”,當是控製貨品最多的國家,但其控製的方式與山東六國又有不同。

對於官市,蘇秦尋常都是走馬觀花,走一遭便知大概。對於私市,蘇秦則看得仔細,他所說的“國脈”,根基便在這熙熙攘攘的私市人潮之中。

蘇秦出門,正在行將暮色而尚未掌燈之時。大梁是天下第一商市,其不夜鬧市也是天下有口皆碑的。按尋常慣例,這大半個時辰正是商家最為忙碌的一段。店小們一麵要輪流吃飯,一麵還要繼續招呼那些趁著“日市尾子”磨價錢的上門客官,還要同時準備燈火與適合夜市擺賣的特殊貨品,大體上每個店鋪在這時都要高聲呼喝一陣子,而且大多數店東或執事都要親自出來,幫著打點一番。蘇秦走遍天下大市,對這種夜市前的特殊嘈雜最是熟悉不過。可今日走進大梁私市,卻覺得空蕩蕩的,市人在慢慢消散,幾乎有一半店鋪在“呱嗒咣當”地上門板,沒有上門的店鋪也是一番悠閑景象,隻有眼見的幾家在點碩大的風燈準備夜市,一眼看去,也都是外國商家。蘇秦有些驚訝了,這是大梁夜市麼?

“老伯嗬,如此早打門,不夜市了麼?”蘇秦上前問一個正在打門的老人。

“嗬嗬嗬。”老人將門板交給一個後生,回身淡淡地笑著,“先生外國人,多日不來大梁了吧。也說不清因由,反正這大梁的夜市啊,不知教甚個風一吹,它就淡了,沒了。再去看看官市吧,半後晌就沒有人了,真是怪也。先生,你可是要買貨?”厚道的老人似乎覺得自己太嘮叨,耽擱了客人正事。

“隻想買幾卷白簡罷了,沒大事。”

“看,前頭那街是文品街,都黑了一大半了。往常,文品街可是紅火得不得了呢。中原文士,誰不想在大梁買白簡、筆墨、羊皮紙,如今這大梁啊,沒人來了。看看,老朽又多說了。要在往常啊,這時辰,老朽哪裏有工夫和人說話?先生,你去買吧,前邊,走好了。哎,後會有期,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