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主意(1 / 3)

楚明泉也不多說,三言兩語講清了那姚誌被徐家江南樓下了套,喝高稀裏糊塗簽下買賣契約,如今也隻有靠楚氏豆坊才能救他一救。

這隻是其一,最緊要的是,豆腐的方子顯然已經被徐家乃至其他有心人覬覦了。

堂屋裏默然。

朝秋心裏卻是有些悲憤,想著這世道,為什麼好人總是沒有公道可尋。這豆腐已經當做平常菜品來賣,不過三文一斤的白玉豆腐,六文一斤的五香豆腐幹,還想怎麼樣。

那些人不過是看見這方子有利可圖,想要占為己有罷了。

楚明泉看大夥兒不言語,歎息一聲,“實在不成,左不過把這方子賣了,或者直接給了,省下一幹子麻煩。咱們家隻是個種田農戶,比不得他們有權有勢。再不成不過是自家地裏刨食,怎麼也不會餓到哪裏去。隻是,哎,真是對不住二哥二嫂,這日子才剛有些盼頭,沒過兩月就這麼垮了。”

楚明棟搖搖頭,“反倒是明泉你能拉扯二哥一把,二哥這心裏高興都來不及。這不,個把月下來就分了三兩,二哥已經心滿意足了,這都頂的上我一年在鐵鋪賣力氣的工錢。”

兩家人默默說不出什麼,朝秋呆呆地看著本是一臉憧憬,現下卻頹喪下來的爹和二伯,咬了咬唇,出聲道:“爹,這方子,我們絕不能給。”

楚明泉不忍地歎口氣,“朝秋,爹知道這是你想出來的主意,爹也是心疼。隻是他們太過欺人,咱家無權無勢,普普通通的莊稼人,不能硬碰個頭破血流。”

朝秋忙擺手,說道:“爹,你想左了。我不是說永遠藏著不給,隻是暫時的。現下隻有我們自家清楚這豆腐是怎麼做成的,外人隻知是豆子做的,卻不知其二。這用的是什麼點漿,鹽鹵又是怎麼調配,別人一概都不知。其實隻要我們過了這一關,這個月每日做出兩千斤豆腐來,想必能賺好大一筆銀子,從此以後除非必要絕不做這行,這豆腐方子爹你就看著辦唄。他徐家江南樓本就是財源滾滾,隻是店大欺人,見不得別的酒樓比他好。其實也有不給的法子,我們隻要從此不做這豆腐,隻說那主要的一味料缺了,隻是無意之間在嶺南得到的,自此就再也沒見著過。那徐家看我們再也不做豆腐,想必不會為難我們。除非等咱楚家有能力了,再拾掇起來也不遲。”

看大家都把目光朝向她,朝秋鼓了鼓氣,繼續說道:“今天的豆腐千張和油豆腐泡子,大家也是吃過了,這豆腐不止可以做這些,明兒我就做出那豆腐皮來,還有臭豆腐,腐竹,再有那豆腐乳快醃製好了,到時候大家都嚐嚐,這些幾乎看不出是豆腐做的。爹,二伯,你們都知道,我地裏可是種出好多嶺南帶回來的外域種子呢。今年是產不了多少,但明年絕對可以每樣能種半畝地出來。保不齊我們就開家小食肆,賣些麵食小菜。再說,娘還有一手嶺南好菜呢,我們都可以抄下菜方子,大多是醃製的酸菜酸瓜,這個做配菜肯定好吃。以後咱楚家可以不再做豆坊,但可以自己開一家小飯館呀。想必這樣,別人也拿不著咱家的由頭。隻要做的吃食幹淨,不再另外單賣豆腐這些就成。”

楚明泉先前急慌了神,聽朝秋這麼分析,似乎還有些希望,轉眼看向楚明棟問道:“這,這個法子,能成麼?”

葉氏李氏互相看了看,心裏也沒個主意。

朝秋站起身,握著拳互擊了一下,“自然能成,徐家隻是眼紅姚記酒樓一時的紅火,其實江南樓口碑本就不錯,這豆腐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隻要從此我們不再賣給酒樓,也不開豆坊,隻自家開一家小小的飯館食肆,菜品裏賣那些經過加工的豆腐製品就成。再說了,我們又不爭那些大官大富之人,隻做平民老百姓的生意,我就不信,難不成這點小生意他們還來攪和。這豆腐從前沒有,從今以後也不再上大酒樓的席麵。”

楚明棟良久沒說話,看大家都有些憧憬,眼底裏的擔憂一下子就散了,心這才定住,“對,朝秋說的有道理。這兩個月裏,咱楚家豆坊的生意傳開了,那姚誌想必是去徐家吹噓了,不然徐家怎麼會看上這三文六文一斤的東西?如果真能跟朝秋說的,把豆腐再加工一層,做成其它的,隻在自家食肆賣,想必以後也沒人惦記上。畢竟咱這鋪子的食客,老百姓居多,那些有權有勢的,才不會看中我們這點小生意。”

朝秋開心地拍了一下手,“對,就是這個理,還是二伯想的通。”

葉氏握了亭玉的手,也是點頭,“他爹,我知道你也是怕再出事。咱們現下在杭城,有了家處,族裏也有叔伯兄弟能夠幫襯一二。這鋪子已經買了,自然得做些其它生意。這以後銀錢用的緊,也得想想再賺錢的法子。朝秋的主意也能成,我在廚灶上還有些能入口的小吃食,咱兩家一起合夥做了,也是能好好賺些錢的。若是別人無理欺侮上門來,左不過就是棄了那生銀子的路,繼續刨地過日子,沒什麼虧的。”

李氏一向聽楚明棟的,當下也是點點頭。身邊的女兒采清已經十六歲初頭,看著模樣隻比亭玉大了沒多少,到底日子過得不咋樣,吃的不好。如今要愁著找好人家了,娘肯定不給多少嫁妝,也隻有自己多攢些銀錢,好讓采清嫁過去後腰杆子能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