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而不失厚重
──華杉小說集《獨自去下鄉》序言
屠家廣
看了華杉先生的短篇小說集《獨自去下鄉》,不覺頓生感慨。
華杉的小說給人的印象是樸實而不張揚,溫和而不極端,細膩而不失厚重,這與現在一些青年作家時尚化的寫作有很大的不同。我常想,這樣的寫作也許是他生活在其中的土地和文化所決定的,鄂東的文學氣息與精神傳統在他的寫作中有著清晰的紋路,這種紋路也許在當今眾聲喧嘩的文壇會顯得有點過時,也難以迅速引人注目,但是她堅實、沉穩,有著沉默而灼熱的力量,與那些曇花一現的寫作相比,我更信任她的耐力與未來。
如今,華先生的小說新作短篇小說集《獨自去下鄉》就要出版了,他的勤奮與藝術上的高度無疑印證了我的判斷。
華杉是一個對現實保持著高度敏感與熱情的作家,他的小說關注的不是現實的宏大場景,也無意去探究現實的本質與深度,他在意的是現實生活的細節,是現實的邊緣、縫隙地帶的人生,是現實帶給人的悲歡離合的感受。華杉的小說沒有英雄,他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的平凡人,她以凡人的倫理細察人性的波紋、觀照生活中的善與惡、美與醜。
短篇小說《障眼法大師》以鄂東舊時戲班中的小人物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塑造了一個普通演員林白活為了愛情勇於獻身的高大形象。小說中對舊社會戲班生活體察獨特,讀來如臨現場,讓人為主人公的命運唏噓不已;《光棍李奇》則更象是一首充滿悲情的愛的頌歌,革命傷殘軍人李奇以一個男人的大度庇護了一個弱女子的大半生,終於在晚年來臨時才勇敢衝破世俗禁忌,並最終贏得了讀者預期中的幸福;《野山絕戀》中的福來一生曆盡坎坷,但仍沒有放棄對大山的那一份質樸的愛戀,主人公對大自然的深情使人讀來每生一種返璞歸真的感受;《城裏來的大學生》塑造的生活場景與文章背後的寓意則似可與《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互成姊妹,全文對當代人生存心態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係的深刻體察,使小說既有著現實的質感又有著人性的溫度。
雖然,整體上說華杉的小說以對人物心理的刻畫見長,沒有大開大合的情節,也沒有曲折複雜的人物命運,敘事舒緩而有溫情。但某些時候,他的筆也會尖銳起來,把生活中殘酷而悲慘的一麵展現給我們。作家對現實的詰問與對文化的反思都達到了相當的深度,讓我們切切實實地看到了一個作家的思想力量。
華杉是一個對寫作有著理想與激情的作家,他正以穩重而堅實的步伐延展著他的文學道路。他以他的作品建構著屬於他自己的藝術世界,這個世界異彩紛呈,充滿著藝術的花香。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向往和祝福,相信他會成為中國小說百花園裏奇特而無可替代的花朵。
是為序。
2007年秋匆就於北京潮白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