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停留

王中朝

什麼是現代的小說,什麼又是現代的作家?這顯然是一個惹人心動,而又禁不住要滔滔不絕地發上一通議論的問題。這問題在世紀末格外地在文壇上響亮,是因為我們馬上要進入新的世紀歲月,歲月固然催人老,歲月卻又紛紛推新人。新人鄒當榮。鄒當榮的小小說文筆說不上什麼老到,味如白開水,但迎著世紀之末的風來讀上一番,卻覺得這白開水,原本是些好質量的純淨水,而那不甚老到的文筆,又是些得自於天然的造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章,我之所以看重並推薦新人,就是他們的小小說還來得及勾畫這個時代的邊邊角角和那些方方圓圓。

展讀鄒當榮的小小說,讀到了許許多多他對這個忙碌卻又不平庸,稍顯嘈雜卻又內涵分明的社會的態度,我們稱這態度是一個早已準備好,又企圖充分來適應這個社會的一個行李或不青春的一次心理活動。你應當承認這個社會比之前代人的社會多了太多的東西,況且這些多出的東西又把那些老的東西擠出了人們的眼界,隨之而來的就是這新的情況正在決定你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我們現在總是在書中、電視中和網上問自己和大家:準備好了嗎?鄒當榮就用許許多多的人物來回答:準備好了。是的,那些人物當然都不是什麼大人物,就是這些非大人物的人們卻勇敢地擠入了這個忽而讓人看不明白,又忽而讓人大徹大悟的社會中,讀鄒當榮創作出的人物,最能讀出那群人的適應性來。寫詩歌的怎麼樣,那麼賣爐鍋的也一樣會去生活;哪怕去給孔局長當秘書的內中紛紛擾擾;卻又怎及諸葛亮在當代無奈卻又非常的巧妙安排。可以這樣講,作者認同這個大社會,前提就是無所謂畏;可以這樣說,作者要教這群人去適應這樣的生活,作者正認為這樣的生活也是多彩的。

提到去適應社會!這就當然地要思考人生,而思考人生的方式,鄒當榮認為這是改革從前那種千分思考而又萬分沉重的法則的時候了。我們可以從這批小說中看到,那群人是如何機警而又不師古法地對待生活中的棋局,無論這棋局得自於天然,還是尚需耐心地化解其中的步驟,這群人都有自己的辦法,卻也是紛紛地把生活安排得蠻過得去。為什麼?作者把他的人物們都找準和找對了自己相適應的位置。之所以得以批準自己的位置,當然首先是適應,而適應之後則是麵對一切的是是非非而統籌之,而拿捏之。鄒當榮認為把捏自己和準備自己是同樣重要的,而我們更看到成功人士無一不是找到了這人生的兩點,而發展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將為國家棟梁,而在鄒當榮的小說中做個小小的成功者,也是非得具備這兩點不可。因為盡管鄒當榮認為這社會並非是十全十美,卻也是生活的風險中顯而易見的。所以鄒當榮在自己這群心愛的人物中,從適應這一筆有風采外,又在了解、掌握自己的機緣中再補一筆濃重。所以風趣中見機智,平淡中見智慧,更有不慌不忙地將生活走過去的一番從從容容。

總結一個作者和幾篇文章,當然不是隻停留於鄒當榮和那些批次的小說上,我們更覺得從作家身上和作品之中再論這時勢和生活的重要性,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看清一個作者所需的責任,和每一篇哪怕隻有千字的小說中所應承擔的種種義務。“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世而作”,白居易這名言巳悠悠千年,不知有多少作家、詩人在實踐著這些宗旨式的教誨。鄒當榮在世紀末寫出的這些作品,當然是一種勇敢和一種義務,勇敢於讓這些年輕人去走向新的世紀;而義務於這個社會自己對生活能百折而不回,一向從容。是的,這當然不是本世紀初正創曆史時的烽煙中,那些永難忘懷的英雄們輩出,這是一個經濟與和平的歲月,讓我們以自己的足跡走向新世紀時,深刻又清晰。

1999年6月於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