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武探汾源
山澗澗流水一條條線,想死想活呀見不上麵。
朝陽陽開花圪頂頂上,醒裏夢裏牽掛在你身上。
心裏頭難活炕頭上睡,翻來倒去把入的心操碎。
——山西寧武民歌
8月11日,共同參與”走馬黃河”的女作家唐韻小姐來山西。遵照預約,我再度赴河曲陪她進行考察。
屆時,我的走馬黃河考察活動進入第三段落,也是最後一個段落。赴河曲路上,途經寧武。
寧武,是曆史上著名的”三關”之一。
寧武境內,有一座著名的管涔山;管涔山森林保有整個華北地區最好的林貌。
而且,管涔山下的雷鳴寺前,一處泉眼是汾河的源頭。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對我們山西的恩澤是太大了。作為一名山西人,參與”走馬黃河”,於情於理,實在該來探訪一回汾河源頭。
在樣式方麵,它是一本相對原始本色的田野考察日記呢,還是一部綜合入。或者,經過晉南一周時間的考察,這兒的禮教嚴謹與晉西北的民風疏解形成了強烈的比照,我在主觀上,竟是有些懷戀河曲。覺著那裏可以深入考察的目標還有不少,好比一座富礦,完全能夠進一步開采而取得更大收獲。也許,對我而言,並不是客觀材料準備不足,而是主觀能動還有待激活。簡而言之,我亟待找到一種把握駕馭整體創作的感覺。
於是,我決定再次奔赴河曲。以便在更加深入一步的考察中,能找到我需要的那種主觀感覺。
8月上句,唐韻小姐電話告知,她將於近日到我們山西來考察,希望我能提供幫助,尤其希望我能陪她去一塊行走一程。
唐韻本是醫學碩士,因喜歡文學涉獵創作而文壇知名,新近又剛剛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取得文學碩士學位。還是在北京舉行出發儀式之初,她就向我提出過她的希望;我在走馬的中途,她曾再次電話囑托;到這次決定出發來山西通報我接待,已經是第三次要求。頻繁三顧,我又怎好推辭。作為同行,作為共同走馬黃河的戰友,作為貫好關心女士的男人,作為我們山西漢子,從任何意義上講,我都不能不聊盡地主之誼。
唐韻走馬黃河的創作主題是”黃河人家”,我曾經建議她要到河曲娘娘灘走一程。娘娘灘,是萬裏黃河上唯一依然居住人家的島嶼,作為人文景觀,那是太獨特了。唐韻信任我對山西的熟悉程度,當時愉快地接受了這一建議。當然,如何接待一位小姐,以顯示咱們山西漢子的陪客風範,頗費躊躇。作為一個徒有虛名的作家,作為在作家協會這樣一個清水衙門裏無職無權的人物,個人要接待一回朋友客人,能力著實有限,因而難度很大。具體來說,往返車輛如何解決、到河曲之後食宿怎樣安排,想來作難。
到這關節上,我是太理解自己行走過程中對沿途朋友們的叨擾打攪了。大家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盡可能地給了我許多支持與幫助。由衷的感念,至此更深一層。返躬自省,我盡力幫助一回唐韻,實在是題中應有。
無須敘述許多難處周折,8月11日淩晨5時40分,唐韻乘坐605次列車準時抵達太原。我淩晨5點起床接站,陪唐小姐在馬路上徜徉一回,街邊小吃鋪要了早點,磨耗到7點,與一同出發的朋友們及車輛會齊。唐韻走馬黃河山西段的行程正式開始——而我,則進入了自己走馬黃河的第三段落。奔赴河曲,我們選擇了經由寧武的路線。
寧武風光秀麗,自然景觀相當誘人。征求唐韻意見,她倒是與我觀點一致:欣賞風景不妨置於其次,完成考察任務畢竟更為重要。如此,大家決定在寧武隻是少作停留。到寧武時,上午10點已過,隻來得及到天池馬營海遊覽一回。關於寧武種種美好自然景觀與民情風俗,不妨暫先由我給唐韻作些頭敘述。但願我的敘述能夠繪聲繪色,有”看景不如聽景”的奇妙效果。希望對於唐韻的考察,我能夠提供盡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
寧武,我先前來過兩次。
寧武管涔山,屬呂梁山係。管涔山林貌完好,它的主峰蘆芽山,仿佛萬頃碧波間蔥翠的蘆芽,聳立在雲表天際。
蘆芽山的對麵,有一座荷葉坪,屬於山西四大高山草坪之一。平曠的山頂,傳說是楊家將當年駐馬練兵的操場。點將台遺址猶在,閱盡了人間春色。每到春耕夏忙過後,鄰近各縣民眾紛紛趕放牛馬上二山。牲靈們一時回歸了大自然,在這片神妙的”荷葉”上自由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