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定記》體現了作者藝術追求的自覺性。他以武定曆史文化的解析為主,對其境內的交通驛站、節日民俗、山水風物作了細致周全的逡巡,重點突出羅婺部輝煌燦爛的曆史文明。作者並非單純地在故紙堆中追述曆史,而是在實地查證中尋找曆史逝去的身影,在對曆史的追思中發現異質閃光的文明碎片,從而重建現代人審視既往的文化標尺。在正史所無法涵蓋與觸及的地方,他伸展想象的觸角,奮力挺進,極大地豐富了文學的表現內涵,延展了文學存在的空間。對民俗的審美化表現,使千百年來流存於民間的文化得以走進正統文學,走進文人墨客文學表現的視野,從而賦予其主流地位。在書中,作者把文學表現天地濃縮於邊陲一隅的武定,展示的卻是涵蓋萬物的文化大觀,無論是追思茶馬古道的四通八達,還是尋找曆代文人行吟的履痕墨跡,抑或尋訪多民族繁花似錦的節日歡歌,呈現的是一個“文化武定”的多姿多彩。作家以嚴謹的態度,翔實的考證,沉鬱的情感,粲然奪目的文筆,將理性的透析與感性的表述纏繞交織,讓人既感受到文學的斐然辭采,又可感知武定的文化血脈。此書是近年來地域文化散文中的優秀作品。
楊繼淵早期的文學起步是詩歌,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詩化的散文語言和詩化的小說語言特征最為明顯。他的散文極力發掘自然中所蘊含的美,禮讚故鄉人物的至純至善,彰顯武定彝山的神奇峻峭與靈秀清逸,散發著濃鬱的鄉土氣息,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