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天泉
三百六十行,一行也隻能有一個第一,藥都人也就隻認這個第一。這樣以來,在藥都想混出名號,著實不易。藥都有寧天泉這個名號,全仗著他的”寧天泉”槽坊和獨一份的手藝。
藥都不僅是藥材之都,同時也是酒鄉。公元一九六年,曹操曾將家鄉的九醞春酒晉於漢獻帝,九醞春便風行全國。明朝沈鯉又將九醞春奉給皇帝,從此,九醞春酒就成了皇宮獨享的貢品,平頭百姓就沒了品嚐的份。九醞春不讓咱百姓喝,咱可以釀其他酒啊,於是,藥都酒業興旺起來。到了民國初年,光城內就有槽坊一百一十多家。這中間,最有名的要數寧伯仁在老磚街的”寧天泉”了。酒以人名,人因酒顯,時間一長,”寧天泉”的老板寧伯仁就被人稱作“寧天泉”了,”寧天泉”槽坊也被稱作“寧天泉”。”寧天泉”槽坊和寧伯仁成了一體。
“寧天泉”之所以占了藥都槽坊的頭份,就是它的工藝特講究。曲為酒之骨,“寧天泉”的曲就最講究,把選好的上等大麥、小麥、豌豆,用紅石磨磨細了,十六個人身裹白布,把料競足,踩勻,然後放在溫室內發酵,以至曲中間呈菊黃色,隻有這種黃菊花心曲才可使用。百年老酵出美酒,發酵池更有講究。“寧天泉”的八十八條池子都有三百年以上曆史,池底由上而下泥色由青變灰,泥底呈蜂窩狀,香味撲鼻,據說兩丈三以下才見黃土。用水呢,更為重要,水為酒之血嗎,釀酒河水第一好,“寧天泉”從不用井水,所用均為渦河南岸的上風河水。雖然,後來藥都的槽坊有不少家也學“寧天泉”的做法,但並不得法,學其形,而失其精髓。他們無論怎樣著急,就是趕不上“寧天泉”的酒好喝。
“寧天泉”酒品很多,但總的可分為兩類,白酒和藥酒。白酒隻有“天泉香”一種,這酒掛盅,倒在酒盅裏,酒液高出盅麵一錢而不外溢;酒香異常,入路能香十裏;酒花也奇多,酒花多少是白酒質量高低的體現,天泉香的酒花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寧天泉會製酒花,而且隻有寧天泉一人會製。“寧天泉”最多的是藥酒。藥酒都是從第一次蒸餾燒出的酒中取出頭茬子酒,放進甍裏圈一年,去掉暴性,然後用這種酒作底酒,放入人參、當參、甘草、白芷、肉桂、紅棗、鹿茸、虎鞭、狗寶、冰糖等十幾味中藥,再進行蒸餾,這樣蒸出來的酒,喝起來清香可口,滋補五髒,越品越有味道。藥酒根據搭色不同又生出不同酒種,搭青色叫竹葉青,搭紅色叫狀元紅,搭玫瑰色叫玫瑰露,搭淺紫色叫老虎油。這些酒色調柔和,讓人看了就想喝。
都說行行有蔽,酒這一行絕招更多。寧天泉之所以能獨占藥都頭份,就是寧天泉保守,許多絕活隻有他一人會。他寧家也是這個規矩,隻傳兒子,而且隻有到自己不能親自幹時才能傳。這樣,寧天泉在酒界就成了受敬的人物,因為誰也不知道他的絕招是啥。在藥都做名人不易,難就難在你不僅要有超人之處,更重要的是你的品格得經得起人們的考驗。在藥都,受敬重的名人一朝變成被人唾罵的事不少,這往往都是此人的德性出了問題。
寧天泉就是這樣一個人。民國十四年臘月,他突然為藥都人所不齒。
這就要從豫西土匪孫殿英說起。藥都乃千年商都,富庶聞名,孫殿英早想洗劫藥都作為發家之本。他多次往來藥都,與城內大煙販子湯雲龍、白仿泰、陳益齋等結拜成弟兄,暗商破藥都之計。民國十四年臘月八日子夜,先期進城的匪徒百人埋伏於城東門下,與城內孫殿英率的千餘名眾匪,裏應外合破城而入。匪徒進城後,先搶原熱河都統薑桂題公館裏的彈藥庫存,武裝匪徒。而後,燒殺搶掠奸淫逼劫,二十四晝夜大火未熄,草房盡焚,未及逃出的五萬商民死難一萬有餘,此為後話。
單說寧天泉。在孫匪入城的第二天一早,寧天泉與家人和管家十多人,與城內的男女老幼一齊躲在天主堂後沙坑內。這裏近千人伏在坑內,不敢仰視。坑前,三五成群的匪徒,或頭紮紅綠彩帶,或頭裹白毛巾,或身著綢緞繡花滾邊各色女人的棉襖,手端長槍,向坑內人逼款。他們先從坑內拉出四個衣著好的年輕人,沒有逼出錢來,開槍打死。之後,一個高個子土匪就把寧天泉的母親寧老太太拉了出來。他們覺得,寧老太太衣著綢緞,氣色紅潤,定是大戶人家的老人,她家人也一定在此坑內。先逼後打,寧太太就是一言不發,折騰了一個時辰,這群土匪急了,一槍挑了寧老太太。這時寧天泉的兒子跳了出來,也被一槍打死,而此時,寧天泉就在坑內,沒有任何動靜。
眾匪走後,此事便在藥都傳開。雖然,有人認為寧天泉沒出坑,是怕自己死了,造酒秘訣便會失傳,但多數人仍以他為藥都奇恥,一點都不肯原諒他。市麵平定了,寧天泉又開業了,但釀出的酒卻沒有人肯喝。
這樣,寧天泉隻得歇業,更不要說釀酒絕技的留傳了。